我高中唸升學型女校,高三時唸書壓力大,好多人都胖了一圈。沒想到過了個暑假,大學裡再看到這些老同學們卻讓人驚艷,「怎麼變這麼瘦?」考試或工作壓力會讓人胖,是眾所皆知的常識,但我們不知道原來「社會階級的壓力」也會讓人發胖,即使努力瘦下來,也很容易復胖。
社會階級低=壓力高
對動物來說,較低的社會階級表示同盟少,容易被同輩騷擾、攻擊;以人類來說,低社會階級通常表示低收入、擁有較差的工作跟不穩定的關係。但不管是對人類或其他動物,較低的社會階級都表示較少的人際跟社會資源,也難緩衝壓力跟逆境的影響。
Snyder-Mackler和他的團隊層將數十隻獼猴重新分組居住,觀察他們新的社會階級排序,並且測量他們血液樣本,檢查免疫系統狀況。結果發現,「社會階級」會影響免疫系統中的對某種壓力賀爾蒙的反應(glucocorticoid 糖皮質素,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而這個賀爾蒙能在高壓下動員身體的資源來對抗壓力,保持身體的健康。低社會階級獼猴的免疫細胞,不易獲得來自此壓力賀爾蒙的信號。
社會階級與瘦身的溜溜球效應
第一階段(十五週):提供「健康食物」跟「垃圾食物」,讓猴子自由選擇
第二階段(十五週):只提供「健康食物」 (有點像是我們強迫自己節食,不能吃垃圾食物)
第三階段(十五週):提供「健康食物」跟「垃圾食物」,讓猴子自由選擇
結果處在社會底層的猴子,在只有健康食物的第二階段吃得比較少,也成功變瘦。但當第三階段,垃圾食物重新出現,他們會比第一階段吃更多垃圾食物。相較之下,社會高層的猴子不會在第三階段不會吃更多垃圾食物。也就是說,在社會底層的猴子,限制飲食雖然能成功變瘦,但只要一停止限制,反而會加倍吃更多的垃圾食物,就像我們熟悉的瘦身溜溜球效應。
在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現代社會,大多數的人都是即將消失的中產階級(買不起房、很難存退休金),這樣的社會階級壓力,讓人偏好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勝過健康食物,也容易陷入節食的溜溜球效應。
所以如果想要瘦身,重點是先原諒自己,吃零食或垃圾食物是身體為了讓我們能夠獲得撫慰的方式,絕對不是我們意志力太低。然後再試著用正向的方式瘦身,停止給自己壓力,更不要批評自己。
好好照顧自己,拒絕辛苦瘦身
當我們越不能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心情會越沮喪、壓力會越大、改變變得更困難。這邊提供兩個不再復胖的瘦身秘訣:
設定一定能達到的「執行目標」,而非「體重目標」
設定「每個禮拜瘦一公斤」這種「體重目標」會讓人壓力很大,因為達到的機率很低。想要讓目標容易達成,「簡單」是最重要的原則,設定一定達的到「執行目標」,像「每天散步十分鐘」、「每天記錄飲食」、「晚餐飯減半量」,達成之後再慢慢增加難度。如果訂定某個目標之後達成率很低,那就換一個吧,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累積日日的小成功」。
不要說NO,改說「晚一點再吃」。
每天跟食物對抗,非常消耗意志力,瘦身的秘訣是把「不要」改成「要」。
「不要」吃甜食改成「要」多喝水。
「不要」吃糖,改成「要」多吃青菜跟蛋白質。
當你很想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用意志力抵抗零食,騙騙大腦,告訴自己十分鐘後再吃,通常十分鐘之後就沒這麼想吃了~
繼續看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