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博士的《 真原醫》自2012 年出版以來,一直都是榜上的長銷書,我讀後收穫頗豐,也常推薦給親友。今年一看到這本新作,翻都沒翻就立馬買了。
這本書可以看做是《 真原醫》的續集,它精選了過去楊博士演講時跟聽眾間的對答,以Q&A的形式說明「靜坐」的方式、優點、科學證據、以及靜坐的終極目的。
這本書可以看做是《 真原醫》的續集,它精選了過去楊博士演講時跟聽眾間的對答,以Q&A的形式說明「靜坐」的方式、優點、科學證據、以及靜坐的終極目的。
- Q:靜坐是什麼?
A:是一種需要練習的技巧、引發身心靈變化的過程、帶來全新生命觀感的結果。
- Q:為什麼要學靜坐?
A:淨化心靈、重獲快樂與真實、對人生真相的領悟。
- Q: 有沒有簡單的體驗方法?
- 瓶子瑜珈:
- 首先緩緩吸氣、想像自己是一個充滿光明、不斷擴張的氣球。
- 吸飽氣之後,盡可能將氣守住,不要漏失。 守住呼吸越久越好。
- 直到無論如何再也守不住氣時,再堅持一下,然後將所有的氣一次完全吐出去。
- 重複三次。
- Q: 為何要強調呼吸,把呼吸當做入門的首選
A: 用呼吸法靜坐時,呼吸的節奏會慢下來,使身體進入更放鬆平衡的狀態,副交感神經活化。另外呼吸是少數可以由意志控制或不由意志控制的生理功能。每分鐘呼吸約8-16次,這樣的次數很適合作為關照的目標。
- Q: 靜坐練習能將注意力聚焦於一點,原理是什麼?
A: 重複的心理練習,最後會產生一個神經迴路,某個神經傳導路徑成為主導的路線,而斷絕的其他的可能。習慣的養成就是這樣。靜坐也是在培養一個新的神經傳導路徑,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引到這個傳導路徑上,不再妄念紛飛。
- Q:「 止」跟「觀」的不同?
A: 沒有一種靜坐方法可以把止跟觀一分為二,他們像是銅板的兩面,相輔相成。
- 「止」是指身心的定與靜。要靜心而安於一處。要素是戒律,包括正知見跟道德規範。 將注意力停在一點,隨著靜坐的深入,連那一點都失去了意義。
- 「觀」是指清明的洞察與覺悟。要培養對萬法無常的覺性。要素是持念、正智。「觀」是正念靜坐或內觀,心靈擔任被動的觀察者,看見一切卻不停駐在任何一物,因觀照而生的定境,一般稱之為「禪定」。
- Q: 靜坐對人生的幫助?
- 改善壓力反應 (降低壓力賀爾蒙皮質醇)。
- 降低血壓 (因為能讓心臟恢復合一性;心臟跟血管同步協調)。
- 改善消化系統、改善便秘 (提升副交感神經、意志交感神經)。
- 更具創意 (回到空白心靈)。
- 降低新陳代謝率,降低壓力,避免提早老化 (因為放鬆狀態猶如動物夏眠)。
- 改善焦慮跟憂鬱。
- 姿勢矯正、關節靈活 (放鬆悠閒的人生命力&氣順暢,身體自然回到自然姿勢) 。
- 感知變敏銳、記憶力增加 (靜坐方法會活化不同的腦區內的高等認知中心)
- 提昇專注力、幫助過動症患者
(因為腦波的合一性提昇)。 - 提昇EQ、消除恐懼
(影響邊緣系統,如杏仁核引起的戰逃反應) - 終極目標:找到真實的自己、達到圓滿的領悟。
八天深度靜坐實驗的心電圖
我對書中的一個實驗特別有印象,把一位60歲的瑜珈師父埋到密不通風的房間裡,沒有食物跟空氣,只有少量的水,過了八天,瑜珈師傅仍舊活蹦亂跳。 上面的圖是他八天的心電圖
a:第一天正常心跳
b:第二天心搏過速
c:第二到五天無電波干擾之靜坐期
d:第八天結束靜坐前三十分鐘的心跳
e、結束靜坐後兩小時的心跳。
(可參考 http://www.sol.com.au/kor/10_02.htm)
- Q: 真正悟道、了悟真實自性的人心是怎樣的?
A: 「般若智慧」跟「慈悲」。
- 「般若智慧」:能看清一切世間現象的本質都屬空無。
- 「慈悲」:對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