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重視讀書人,雖說農業社會中能識字本身就是成就,但潛藏文化裡的信念還是那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那是一種希望藉中舉「翻身」的渴望,那渴望延續至今,我們會認為「會讀書」就是「會考試」,希望小孩念明星學校,最好能考醫生,或考上四校六系薪水好,或考公職拿鐵飯碗。
我想我們不是真的重視讀書,而是重視考試跟學歷所帶來的好處,所以老師們努力幫我們背高分的時候,不會教如何讀「非」教科書,他們可能也沒學過。我一直認為「學習如何學習」很有價值,能幫助我們減低摸索的時間,增加學習對人生的收穫,不只是如何考試而已,如台灣出版界大老郝明義先生寫的「越讀者」就很精彩。
本書作者土井英司也曾任職出版社,號稱日本Amazon王牌採購,自行創業後擅長行銷企劃商業書,打造連台灣也超紅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等書。故閱讀這本書就能藉著日本商業書Top專家的角度,得知如何選、讀「商業書」,以從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像是商業或金錢上的成功。
回想我讀碩士時,也到政大科管所雙修科技管理學程,在一路念生物領域長大的我眼裡,商業管理類的書真是太吸引人,那時只要有空就會到學校山腳下的書店或是已熄燈的天母誠品看各類商管書,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去工作。但我現在已很少買商業類書,除非是自傳類作品,或為了blog要研究網路行銷,不然多以心理學及文史哲類書為主,好像找到有原創觀點的商管書越來越難,經典書又已收藏在家中供著,商業書對我的CP值越來越低,不如讀心理專業實在。可是土井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新觀點,也解答了很多疑問,讓我能以新的角度跟熱情去看商管書,所以特別推薦給喜歡商管書或身為商務人士的你。
如果要在本書上畫一條線,我會畫「閱讀本身不會讓你獲得競爭優勢,它是一種工具或契機….讓你問出競爭優勢,並引發行為」。書中也介紹如何取得競爭優勢,第三、四章尤其精華,第三章強調「部分練習」比「整體練習」重要,如網球比賽時的對手絕對會專挑你的弱點攻擊,把弱點降到最低才不會失分,所以針對每個部分徹底練習是致勝之道。作者還把商務領域分八類,建議商務人士有目標的閱讀,由名作開始,先聚焦在其中一個領域,再擴展廣度到不同領域,接著回頭反覆讀經典,這時可能又會有新的發現。
第四章標題「別看結果,要看原因」,在讀商業故事的時候,要去思考及探索公司成功的原因,並在最關鍵的一、兩處畫線,接著身體力行,驗證你之前思考的所得,就能讓買書不僅值回票價,而是有百千倍的報酬。讀完書後,我對作者「問出競爭優勢」的理解是「帶著問題來讀書,帶著行動離開」,也就是主動閱讀,邊讀邊思考這本書能怎麼幫到你,而不是像看連續劇一樣被動吸收劇情,即能從商業書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先前在上NLP訓練師的時候,陳老師要我們寫百本書摘,每本書一頁,包含心得、三個重點跟三個引用,也是一樣的道理,若讀書後沒有引用,沒有連結到自身生活,是真的可惜。
前幾天Line群組的朋友在討論速讀課,我之前也很嚮往速讀,也沾沾自喜自己看書快又多。但作者認為,讀得多並不是真的有價值,不懂的事就應該慢慢讀不用貪快,因為讀的快不等於讀的好,不擅長或不熟悉的內容要慢讀才能吸收。還有,鎖定主題深入學習比讀得多有價值,而當你懂的越深,就能讀得越快。
我的讀書速度比我先生快,看的書也比他多,但如果我們同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多年後他還能清楚記得內容,我卻只有大概的印象;這也好像我的學經歷跟嗜好都走多元化路線,他卻能在同一個領域待(呆)了二十年,這個差異反應在我們現在的收入上(已哭 :()。我想就商務面(金錢面)來看,博學多聞真不如深度學習,我是覺得深度與廣度皆不可廢,在這個Google幾乎統治世界的時代更顯重要。所以在和Google大神求答案的同時,若願意多花時間去看實體書,並思考出自己的答案,也能算是一種深度學習吧。
感謝天下雜誌贈書,買書這裡去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