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勝利之所以是勝利,是因為從來就不是事事順利
– 華倫 巴菲特
提到”人生勝利組”,你的腦海中出現的是什麼形象?事業成功的創業家?有權有勢的政治人物?名利雙收的明星藝人?
我們都喜歡聽故事,而這是一本有關人生勝利組的故事集。作者自己提出書的企劃案、找出版社、親自採訪,辛苦搜集了三十個有不同興趣、個性、家世背景跟經歷的當代紐約名人,這本書的完成以及書的內容都很熱血、很激勵人心。
那30人中包括我們熟知的華倫巴菲特、紐約前市長彭博、CNN主播Anderson Cooper,還有各產業的菁英。例如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商學院院長、時尚雜誌總編、哥倫比亞廣播總裁…等等。雖然不能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但還是能學習他們共通的特質跟策略….
他們都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Proactivity),會主動出擊,尋找機會。就像CNN主播 (同志天菜)Anderson Cooper當年很想當駐外記者,但所有的電視台都沒有面試機會,他就到製作新聞給高中生的Channel One News做”事實查證員”。但是六個月後仍沒有看到任何作記者的機會,他就主動辭職,偽造記者證,和朋友借攝影機,「自費」到戰區做報導,再把影片便宜的賣回給Channel One News。一年半之後,Channel One News才聘他為全職駐外記者。
他們也非常的有韌性 (Resilience),不輕易被挫折擊潰,在人生的谷底也能繼續堅持下去。
知名美劇〈廣告狂人〉的編劇馬修從小立志當作家,但從未得過任何獎,所有寫作班都進不了,大學時的文學教授甚至批評他的作品幼稚拙劣,完全不是當詩人的料。得到南加大藝術碩士文憑後,他找不到工作,窩在家裡寫了三年劇本都賣不出去,只能靠著當建築師的太太養家。他自述:「從開始撰寫”廣告狂人”到終於撥出,整整過了七年,七年間我天天抱著它度日,彷彿它明天就會成真。我聽過最失敗主義的心態就是我打算給它幾年的時間,但你不能為自己設定期限,你必須有強烈的渴望,強到自己別無選擇,只有長期奮戰。」
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除了相似的個性,他們還有一些共同的策略,幫助他們爬上事業高峰。
1. 找出熱情,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行為藝術教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說,如果有年輕藝術家告訴我想要成名變有錢,我會請他離開,因為名利是運氣好的副產品。從事藝術創作必須有更深層的理由,你覺得自己必須創作,就像呼吸一樣別無選擇,不創作就活不下去,你才能確定自己該走上藝術的路。
2. 了解自己的長處跟短處,做你擅長的事
3. 勤勞、再勤勞一點,比業界其他人都更努力,比其他人都更專業
例如擁有彭博電視台的紐約前市長曾經被解雇,但他說,從被解雇到實際離開公司的兩個月期間,他仍天天去上班。而在他剛創業時,每天早上六點都會帶咖啡跟茶去美林證卷,找落單的人請教意見。
我一直覺得,其實大家都知道要怎麼成功,只是知易行難,光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工作,就不是每個人做得到的,所以其實不用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我們都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勝利,並非事事順利:30位典範人物不藏私的人生真心話
Getting There: A Book of Mentors
作者: 吉莉安.柔伊.席格
原文作者: Gillian Zoe Segal
譯者: 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