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tran-677896-unsplash (1)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沒人懂你怎麼辦? 突破第一印象的枷鎖

人都是認知的吝嗇者,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其實第一印象遠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我們觀察人的方式,跟『快思慢想』一書中提到的一樣,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很容易用刻板印象,還有表面的特質、行為來了解人;第二階段則會加入情境及更多因素的考量,所以能更精準的了解一個人。但是,人很難單純的進入第二階段,因為那要耗費許多認知資源,需要特別的動機跟額外的專注力。身為認知吝嗇者的你我,對大部分人的認識都停留在第一階段,所以若是你一開始就給別人某種印象,必須要非常努力才能改變他對你的看法。因為即使知道人都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我們還是很難改變這樣的行為。

      而當你跟有權力的人相處時(不光是指總統對老百姓這種權力,你的債主或是老闆都相對比你有權利,而當你離職後,老闆對你的權力掌控就消失了),他們更容易用第一印象來評判你,因為掌權者對認知資源掌控的更緊,不願意浪費時間在權力較低的人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擁有權力的人比較可能表現得像是自私的混蛋,柏克萊教授的研究還真的發現,開雙B的人相對開便宜車的人愛搶道而且較不禮讓行人。甚至還有研究發現有較高地位者較可能說謊或是在友誼賽中作弊。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不需要再浪費時間經營無用的人脈了,因為與其經營人脈,還不如讓自己變得「有利用價值」,因為若希望得到有權者的關注,你得證明你不是豬隊友,而是對他「有用」且可信任的人,不然為何人都喜歡立委、醫生跟律師朋友呢?

      另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觀點是「自我濾鏡」。例如我覺得周杰倫跟李榮浩有點像,都是很紅的創作型歌手,寫很流行的歌,而且不帥(個人觀點勿戰),但我討厭周杰倫,卻對李榮浩無感,原因就是「自我濾鏡」。

「自我濾鏡」的目標是保護與強化人的自尊,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有吸引力,別人成功只是因為運氣好。

而自尊受威脅的程度,在於你是否想要和那個人有同樣的成就跟能力,還有你跟他的親近程度(例如周杰倫的成功,肯定不會威脅昆凌)。本人從小喜歡唱歌彈琴作曲,高中時也在社團拉大提琴,所以十幾年前看到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周杰倫暴紅時就深感受挫,人家那這麼成功,我卻是區區一介魯蛇,所以酸民心態表露無遺,而我還記得我十年前的編曲老師說「周杰倫的歌不過就只有那幾個簡單和弦」時的不屑表情,我敢打賭周杰倫一定更威脅他的自尊。

      但李榮浩爆紅對我的自尊完全沒有影響力(但聽到楊丞琳跟他在一起時有打擊到我 …),因為他是最近幾年才紅的,而音樂早不是我的人生重點了,但我知道比我小十幾歲的文青同學很討厭他。還有一個例子是,二十幾歲的PTT宅宅們常取笑林書豪,卻把Kobe Bryant當神,我想是因為林書豪跟他們一樣都是二十幾歲的華裔,所以嚴重威脅他們的自尊,Kobe比他們大那麼多又是老外,對他們自尊的影響就小多了。所以當你比身邊的人成功太多的時候,記得要特別謙虛,或是顧及他們的自尊(玻璃心?),否則他們不是討厭你就是遠離你(甚至設法消滅你,女生常用的一招就是背後講你壞話),沒辦法,因為你讓人無法「自我感覺良好」啊!

書中還有提到,雖然人很容易用第一印象看你,但還是能有應對之道,我簡單整理如下:

  1. 顯現你的良善意圖,表現友善、同理心,主動先信任對方。
  2. 展現你的品格(勇敢、公平、負責、誠實、忠貞)
  3. 先幫他貼標籤(例如讚美他公正、感覺敏銳、有良好的看人能力)
  4. 小心翼翼地,分享自己用錯誤的第一印象看人的經驗(偷偷暗示他也這樣做)
  5. 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在他心力交瘁的時候出手幫他
  6. 增加你們相互依賴的方式,例如你們必須一起合作某個案子
  7. 增加見面機會,完全是烈女怕纏狼(非錯字)的概念

結論,我們都是帶著濾鏡看人,別人也是這樣對你,所以謹言慎行,不要傷害到他人的自尊,不要太過隨性造成別人不好的印象,提高你的友善性跟同理心,都會讓你的職場跟人際關係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 : 海蒂.格蘭特.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動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與國際暢銷作家,著有《成功人士都在做的九件事》(Nine Things Successful People Do Differently)、《成功,動機與目標》(Succeed: 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以及《專注:以不同眼光看世界》(Focus: Use Different Ways of Seeing the World for Success and Influence)[與愛德華.托里.希金斯(E. Tory Higgens)合著]等書。並經常為《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快速企業》(Fast Company)、《99U》、《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刊物撰稿。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