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經濟學裡面討論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何社會福利計畫幫不到窮人?為何員工訓練的效果總是有限?為什麼人們會陷入沒錢沒時間的匱乏地獄中?作者也提出實質建議,告訴我們如何避免陷入匱乏的僵局。
匱乏的優點
當我們將心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就能獲得專注紅利,更有效率地使用金錢跟時間。以「時間」為例,大家一定有過在死線 (deadline)前工作的經驗,這時注意力特別集中,也變得謹慎,因為根本沒有犯錯的餘裕。以「金錢」為例,和直覺相違背的是,窮人比富人更為「善用」每一分錢,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必須靠有限的錢生存。
看過一部有趣的美劇「2 broke girls」,破產千金小姐和天生窮女孩住在一起,企圖開一間蛋糕店。這部片把匱乏描述的幽默寫實,天生窮女孩為了生活而汲汲營營,不敢有夢想,連填報稅表格都做不來,但對於省錢跟做各式雜工都有超強技能。而奢華慣了的千金小姐第一次看到折價券驚為天人,沒想到錢可以這樣省著用!
匱乏的缺點
但匱乏也有缺點,因為人的認知頻寬 (mental bandwidth)跟心智 (mental mind)不是無限的,光一點噪音就能讓我們分心,美國有間學校比較了靠火車鐵道以及非靠鐵道的兩群六年級學生,發現它們的學習程度竟相差一年;但是當市政府加裝隔音牆後,兩組學生的差異就被弭平了。匱乏佔據認知頻寬時就是如此,無論來自外在環境或內在念頭,這些讓我們分心或盤據心頭的事,會讓我們產生隧道效應,引發隧道視野,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邊的匱乏,而使整體表現下降。
研究還發現,貧窮會降低智力!印度農民在收成時會拿到一大筆收入,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收成前後的行為大不相同。他們在收成前一個月有78%的人會去典當東西,收成後一個月後只有4%的人會去當鋪。研究人員讓這些農民進行瑞文氏推理測驗跟史楚普作業,以衡量其流動智力跟執行控制力,結果發現農民在收成前(貧窮時)的智商低了收成後約九分,執行控制力的速度減慢11%、錯誤率增加15%。所以貧窮的確會增加心頭負擔,因為窮人一部份的心智已經被匱乏給俘虜了。
不只「金錢」跟「時間」會讓人匱乏,「節食」和「孤獨」的人也會出現類似狀況。匱乏是許多重大顧慮糾結在一起,就像是電腦一次開了太多的應用程式,導致效能不彰。人們會因為認知頻寬降低而變得分心、善忘、衝動,讓辛苦的生活變得更不容易。
怎麼對抗認知匱乏?
- 給餘裕跟選擇
- 降低所需要的警覺力 (vigilance)
- 排定重要順序
1. 給餘裕跟選擇
不論是組織或是個人,有餘裕才能從容工作,讓績效更好。台灣老闆喜歡把五個人的工作給三個人做,然後付四個人的薪水,這是餘裕的反面教材。當每個人都做超過負荷的工作,每天追著時間跑,會產生隧道效應,只能做當下緊急的事而無法關注更重要的事。所以老闆跟員工都不該把自己壓榨到極限,長期來講並不划算。
窮人面臨著金錢跟時間的匱乏,在急需用錢時,銀行貸款跟政府的社福政策對他們來說都緩不濟急,只好去找地下錢莊或用信用卡以債養債。作者認為,政府應該推行小額但快速的貸款,這樣可以給缺錢的人餘裕,不至於走入悲慘的負債循環。
人們面對問題時,常常想靠教育來解決。教育窮人儲蓄的重要、給員工教育訓練課程….。然而在有限的認知頻寬下,人會寧願選擇更迫切的事情 (例如:養育子女、打第二份工、睡覺)。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Schoar提供給多明尼加的微型創業課,是將長達數星期的傳統會計課程,改成較簡單實用、天數較少的財金課,以減低學員的認知負荷。結果出席率更高,學員還願意回來自費上更多課程。
2.降低所需要的警覺力
如果將工作自動化(routinizing the routine),我們就能減少心智耗損在不必要的地方。例如我記得歐巴馬說過:「我穿的襯衫不是灰色就是藍色,這樣就不用每次還得煩惱要穿哪一件。我不想花時間去思考每天要吃什麼或穿什麼,因為還有其他太多的決策要思考。」
書中一例是申請自動化繳費,因為每個月去繳費會耗損認知資源,水電瓦斯、信用卡、稅單…那麼多帳單,一不小心就被信用卡扣遲交費了;但如果申請自動繳費,只需要申請一次就搞定。
把工作切小塊也是一個祕訣,太長的完成期限會製造麻煩。一開始充裕的時間會害我們浪費時間,而當期限逼近的時候,又會進入狹隘的隧道視野。所以無論是時間跟金錢管理,都可以切割成小塊,一開始就把資源分配好,而非一開始太寬鬆、之後又太匱乏,月初當大爺,月底苦哈哈。
3. 排定重要順序
因為我們的認知頻寬有限,要妥善的做能量管理,First thing first (要事第一),將最有效能的時段排給最重要的事。反正時間永遠不夠,抓大放小才能長久。
我們也可以將做決策的時間調整在心智頻寬最充足的時候,例如在清晨起來寫作,在同事跟客戶還沒到時,就先進公司把信回完,以免被干擾。
還有,事先決定重要行程以及休假時間,例如每周末的親子日,每個月的圓圈日,長假要排在何時。也有研究團隊發起「能量管理計畫」,讓人在工作中安排幾次短暫的休息、散步。
讀後心得
「留有餘裕」是我這幾年才開始學習的功課。一直以來,我總是無意識的企圖把工作塞滿每個時段,沒有留一點轉圜餘地。最後反而因事情做不完而感到沮喪,或把寶貴的時間虛擲在不那麼重要的事上。
這本書佐證歷歷,把「匱乏」講得生動且深刻,讓我更加警惕自己的時間運用方式。原來斤斤計較,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有弊無利,在最後一刻趕工更是創造力與績效的殺手。
現在想到最實際的應用方法,是集中火力! 每年的目標不應超過三個,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一個,以免貪多嚼不爛,反而陷入認知匱乏跟負面情緒之中。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參考書目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作者:Sendhil Mullainathan,Eldar Shafir
譯者:謝樹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