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1527290570090-4d441b58c88a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成長與挫折的拉鋸戰

我們常常討論孩子的身高、體重、粗動作、細動作、語言等身體發展,卻很少談論孩子的心理發展進程。

在台灣,要年滿十八歲才能考取汽機車駕照,以法律推斷:將十八歲以下者視為未成年人。人類的大腦發育的比我們想像中慢,負責自制力跟比較困難的認知功能的部分,要到二十幾歲才算發育完全。因此,在大腦發育好以前容易做出較魯莽、衝動的行為,以制定法律的方式保障大眾安全,也是其來有自。

聽到不代表聽懂

面對兩歲的小孩,指責他、懲罰他,不但沒什麼正向效果,更會對他的腦部發展造成傷害。這時的他,才剛開始發展腦部自我控制能力的部分(前額葉)。要到四歲時,自我控制能力才會有雛型,到二十幾歲才會完全發育完成。負責邏輯的左腦,則要等到孩子不斷詢問為什麼時,才是他開始發展邏輯的時間點。換言之,四歲之前,都是負責情感的右腦佔了主導地位。

身為爸媽,別在不對的時間點,對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我們不會苛求家中的小貓小狗,但會忍不住認為小孩聽得懂、應該要遵守規範。事實上,他們即使聽得懂,兩歲的孩子還不太能夠把過去發生的事情整合起來,不理解行為後果。就算聽進去了,也不等於可以做到。

太高的期待,對媽媽造成傷害,間接也會影響到小孩。媽媽覺得自責、挫折,就會心情不穩定。孩子長期耳濡目染,可能會不自覺地複製媽媽,也會情緒不穩定。長期的壓力跟焦慮,會讓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身心問題,例如使大腦的認知功能受損,影響學習。

對孩子來說,若他覺得自己達不到媽媽期待,久而久之,會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尊不高。對自己沒自信、自尊的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比較不願意挑戰跟嘗試;最後,就真正成了挫折忍受度低的孩子。

尋找亮點

因此,不要緊盯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反而要忽略他不好的行為(例如大吼大叫、無理取鬧),該適時地幫他找「亮點」。在他表現很好的時候稱讚他,讓他覺得自己很不錯,而且他越努力,就會做的越好,把焦點放在「孩子可以達到的成功」上。

尋找亮點時,也能幫助爸媽對孩子的需求更敏銳。例如:孩子今天吃飯吃好多,是煮了什麼他愛吃的嗎?還是運動的關係?若知道孩子的需求,就能創造一個讓他比較能達標的環境。孩子多一點成功經驗,就能強化他的正向連結,他會更願意努力。

尊重孩子的發展進程

親子相處就像是場拉鋸戰,在過程中,家長能得知很多訊息,孩子也不斷試誤。只要父母不放棄練習與調整,就能越來越懂孩子,孩子也會給予爸媽正面的回饋。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