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夫妻吵架,孩子遭殃?

能夠維持家庭的幸福和諧是爸媽、小孩共同的心願。觀察力敏銳的小孩,易受生活中造成不安的原因影響,除了自己做錯事挨罵,爸媽互罵更是恐懼之一。但夫妻間的爭執在所難免,不論是為了生活、情感、教養問題…等,該如何在這樣的情況將影響力降到最小,以免對小孩造成影響呢?

根據一項實驗研究,讓爸媽討論一些沒有辦法達成共識的問題,再測量小孩的生理反應,如:心跳、手汗、皮膚收縮。結果發現,當爸媽在討論小孩的問題時,小孩反應不大,但是當爸媽在吵架時,小孩就會有明顯的生理反應,顯得緊張、恐懼。

如果爸媽很常吵架,小孩吸收爸媽的情緒後,會像鏡子一樣反應出來。長時間處在爸媽的矛盾中,就像處在壓力狀態下,會影響到他們的個性跟功課,容易憂鬱、焦慮、容易感冒,還會有身心症或行為問題;甚至長大後也會增加癌症跟心臟病的可能性。

六個月的嬰兒還聽不懂人話,就能知道爸媽在吵架。

不論是大吵或是冷戰,爸媽的情緒控管差,或是不知道怎麼解決衝突,孩子就沒辦法學會,也會跟著情緒低氣壓。冷戰一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時甚至比吵架的影響更大。那代表爸媽都在壓抑情緒,兩個心情都不好,小孩就容易掃到颱風尾。更糟糕的是,小孩搞不清楚爸媽是在對誰生氣,會胡思亂想,若以為是自己的錯,壓力更大。

孩子的角色扮演-傳令兵?心情垃圾桶?出氣筒?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沒有人會想要當爭執雙方的傳令兵。溝通是父母自己的責任,不要推給孩子。

與小孩分享情緒,也該建立在健康的角度上。偶爾抱怨一下免不了,但長期抱怨會很有問題。孩子不想聽但媽媽一直講,耳朵關不起來,只好把心關起來,以後會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情緒。跟自己的情緒距離拉遠,也跟父母的距離拉遠。但若是太認真聽其中一方訴苦,成為戰友後,則很難和另一方親近。

父母最好是能跟平輩抱怨,若能諮詢心理師更好,如此便擁有專業的傾聽者。

大部分的爸媽都不會有意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但在工作不順、疲累時,容易失去耐性、情緒失控、理智斷線。當他們對孩子出氣的時候,真正氣的是另一半或是自己,那個時候的爸媽自己也變成孩子的狀態,生氣只是要表達內心的委屈跟脆弱。

父母該試著多了解自己

其實,吵架的起源、善後都不落在孩子身上,應是父母要擁有好的覺察能力,找到真正挫折或生氣的源頭。把自己按暫停一下,問自己現在發生什麼事了?

也由於孩子很在意父母的幸福,也很容易學習父母在婚姻中溝通的樣子。如果父母的溝通姿態不佳,這個不良的溝通姿態就會代代相傳下去,通常還會越來越糟糕。

所以父母最好能學會健康的吵架(說出彼此的需要,而不是火爆且情緒性的互相指責),而且之後最好要在孩子面前和好,這樣孩子不會擔心,也能學到衝突之後該怎麼收尾。

另外,若已經對小孩出氣,則要跟小孩道歉,還要清楚具體說明爸媽是哪裡錯了,不要一錯再錯,否則關係是補不好的。如果在情緒失控時與小孩溝通,就算無法保持理性,但也絕不能使用禁止令,例如:不準頂嘴,沒有你說話的份(不可以思考)、不要哭,不準生氣(不可以有感覺)、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不可以存在,這是最可怕的禁止令),這些一時生氣說出口的話,很可能在未來成為孩子的人生腳本。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