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1542989780-d5aded5e9ba9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心得|摘要]不理性的力量-從心理學探討工作與生活中的非理性行為

《不理性的力量》的作者是杜特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擁有認知心理學博士與商學博士。在本書整理了許多心理學研究,探討工作中與個人生活中許多意想不到的非理性行為,作者的推論很多酸的讓人發笑,但整理出來的實驗結果值得一看。

作者:丹.艾瑞利 Dan Ariely
譯者:姜雪影
出版社:天下文化 2011/01/28


愛戀的代價

  • 投入的努力不僅會影響工作成果,他還會改變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對自己努力成果的評價。
  • 更多的投入確實會產生更多的愛戀。
  • 我們對自己的心血結晶評價過高的情況根深蒂固,以至會誤以為其他人也同樣偏愛我們的作品。
  • 雖然已極力投入,但若功敗垂成,我們就不會對那件事產生太大依戀。

 

研究發現,我們會高估自己的作品價值,像自己折的紙鶴應該比較值錢。

 

交友市場失靈?

以「線上交友」為例….由於我們的虛擬約會頗為成功,因此,莎拉或許應該讓她的線上交友變得更像一般傳統的約會。她可以與對方討論一些她所喜歡的事物。第二,她可以進一步創造出自己的虛擬約會環境,就像在真實世界裡的約會般,兩人共同體驗一些事物。如果願意的話,她甚至可以建議兩人一起玩幾個線上遊戲 — 同遊奇幻王國、攜手屠龍、一起解些謎題。這些活動能讓她們對彼此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自我因循可能有的兩種基本運作方式:

  • 特定模式(specific version):自我因循來自於過去的行為記憶,而且會讓我們無意識地重複那些行為。這種自我因循的行為只適用於與上次一模一樣的情境。
  • 通用模式(general version):是以過去的行為作為未來行動的參考、採行類似的基本行為模式。過去的行為成了我們個性特質與行為偏好的指標,而我們未來的行為就會以此為準則。

實驗結果顯示,真正的主導力量是「通用模式」的自我因循。除了情緒確實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之外,通用模式的自我因循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個引用

  • 如果我們在情緒影響之下,甚麼決定也沒做,他就不至於對我們造成任何短期或長期的傷害。然而,如果我們因為一時的情緒而做了一個決定,我們恐怕不僅會為了立即的後果感到後悔,而且還可能會為自己創造出一種長期的決策模式,並在未來持續誤導我們的決策。
    最後,自我因循的傾向不但會促使我們未來做出相同的決策,而且還可能讓我們做出許多類似的決策。這就是佛學中所說的”因果”,”心之銘印”的效應了。可見以前的大智慧者中談這個不只為了勸世,而是教導我們一件21世紀才被證實存在的心理現象。
  • Clutch players永遠特別神?  (如NBA球星 LeBron James, Kobe Bryant。)
    研究人員發現,當計算了他們的投籃命中率及投籃次數,clutch players的投球技術顯然沒有變好,只是投籃次數增加許多。當然,Clutch players絕對都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但分析顯示,他們在球賽最後幾分鐘(也就是關鍵時刻)的表現,並沒有特別好。這和一般人的想法確實大相逕庭。

    這一部分的實驗數據結果並不令我驚訝,但我完全不認同作者對實驗數據的解釋。我改用正面的方法解讀之:只要能在關鍵時刻表現得跟平常差不多,一樣好,你就有資格當Clutch players!具備最優秀的運動員的特質。
  • 一旦我們認定自己創造了甚麼想法,同時也會產生一種「所有權」的心理。一個了解如何操弄「所有權」心態的人,就可以讓別人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被利用來完成她自己的目標。
    比方說,如果我想讓幾位博士生為我執行某項研究,我可以想辦法使他們認為,那是他們想出來的主題….  這驗證我們常常在玩的Coach遊戲:聆聽,引導,讓他自己說出答案,做出選擇(O),自然增加了他的意願(W)。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P.S.作者在ted有很多演講,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s://www.ted.com/speakers/dan_ariely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