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董座施崇棠在官網寫著「自1989年起,從一家小公司開始經營,逐漸成長至今,成為以創新與品質而聞名的全球性企業」。宏碁官網上,施振榮也說「宏碁創立以來,一直以「打破人與科技的障礙」為企業理念,期望藉由不斷創新,提供消費者簡單、易用、可靠的產品…」。HTC的官網乾脆放一個分頁的叫「創新突破」,裡面秀著最新的技術跟產品。台灣企業愛談創新,但創新難,好像烏托邦裡的神話,似乎只有那些優秀的天才們擁有創新的魔法棒,平凡的我們只能仰望嘆息。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還好,研究發現創造力技巧並非與生俱來的遺傳特質,在研究了117對15-22歲的同卵/異卵雙胞胎後,發現同卵雙胞胎的智力有8成跟遺傳基因有關,但是創造力只有3成與遺傳相關。
哈佛商學院的創新大師Christensen在比較500位創新者跟5000名企業高管之後,辨識出創新者有別於他人的5項技巧,稱為「創新者的5個DNA」,不論企業員工或是創業者,皆可以訓練這五個技巧,以提升創造力
一、聯想思考 Associational thinking:善於將來源各異的許多觀點聯繫起來。
二、疑問 Questioning:敢於「提出質疑」,虛懷若谷,大智若愚。
三、觀察 Observing:善於「細心的觀察思考」,瞭解和學習他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因。
四、社交 Networking:善於「人際交往」,跟背景觀點相異的人相談,尋求新點子。
五、實驗 Experimenting:善於「實驗探索」,嘗試新體驗與新構想,不受既有信念限制。
(下圖藍色部分即是創新的五個技巧)
為了驗證創新的主管具有不同於一般主管的技巧,調查發現知名創業家的發現技巧位於88百分位,但執行技巧只位於56百分位;而絕大多數的大型組織高階主管的執行技巧位在80百分位,發現技巧只落在62百分位。所以優秀的創新組織最好是創新者與執行者的合作團隊。
其實組織會隨著事業生命週期的不同,有不同的組織需求,在事業初期的發現技巧非常重要,因為要產生值得發展的新事業構想,不過一但有了構想開始成長,就要投注心力在建構流程,所以有時創業家會被批評為糟糕的經理人,因為他們缺乏貫徹執行的能力,過度自信,常以直覺跟偏見來做決策。</p”>
在成熟組織中,通常由執行力高但缺乏發現技巧的傢伙來掌拓,所以大公司通常很難推出破壞性創新來獲得下一波的成長。畢竟他們在公司裡沒學到,MBA課程也沒有教你如何發現跟創新,只有教如何成為”執行”長。
創新技能1:聯想思考
創新者有別於他人之處就在於能夠將不同觀點和實踐中的相關要素聯繫起來。他們會跨越界限,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繫,將不同學科或文化中的概念聯繫起來。愛因斯坦將這一過程稱之為“組合遊戲”,並將其看做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跟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創新者更善於發現事物微觀層面的細節並將其構建成奇妙的組合,然後退而觀其全貌,從宏觀層面把握事物。
你可以通過訓練、旅行和展示來養成聯想思維習慣。百事可樂董事長兼CEO Indra Nooyi年輕時就喜好打板球和搖滾吉他,學生時代學習數學、物理和化學,攻讀MBA,獲得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碩士。在紡織業、諮詢業和能源行業,她均有過工作經歷。豐富多彩的履歷為她極具創造力的思維習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要培養聯想技能,可以嘗試「強制聯想法」- 把邏輯上無關的事物聯繫起來。或為自己組裝一個「好奇盒子」,將隨機、零散的事物置於其中並嘗試著將它們彼此聯繫起來,以訓練創造力。例如用「SCAMPER (蹦跳法)」來解決跟創造力相關的問題:將問題中的元素進行替換(S)、組合(C)、改編(A)、放大(M)、縮小(M)、修改(M)、移用(P)、排除(E)、倒轉(R)和重排(R),以此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
創新技能2:提出疑問
創新者敢於質疑,挑戰傳統真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他們總是帶著“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態度面對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採用別的方法做這件事?為什麼不具備這一特徵?為什麼之前沒有人這樣做? 不必擔心自己顯得愚笨,不懂就問。
譬如Edwin Land三歲的女兒曾問他,為什麼他給她拍攝的照片不能立即拿到?這問題引導了Land去思考是否可以研發出隨拍隨洗的相機來,這就是Polaroid相機的由來。創新者會提一些假設的問題:為什麼某事物(X)是正確的?或者提一些附加假設限制條件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做某事(Y),將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種假設的限制條件會催生出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為鼓勵團隊成員踴躍參與開放式的“問題風暴”,可以提一些“如果……那麼……”式的問題: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該如何?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提出更好的問題來;探尋提問的套路和類別,儘量提別人沒有提出過的問題來。
創新技能3:觀察
創新者善於觀察,他們關注事物運行的方式,存在哪些問題以及為什麼。他們善於觀察和學習他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乍看並無聯繫的行為中尋找到「共同的線索」。一家人在雨中擠上一輛摩托車的畫面給了印度塔塔集團董事長Ratan Tata靈感,誕生了物美價廉的塔塔汽車。塔塔集團調查人們購買摩托車的原因,以收集有利於公司推銷新型汽車的資訊。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塔塔集團將其業務拓展到了針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汽車金融、汽車保險、駕駛輔導領域。
在觀察學習時,需要特別關注人們是如何完成一項任務,然後看是否能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相關流程。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其“功能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一面”,但各個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因工作的不同而迥然有別。觀察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不同的人是如何完成一件相同的工作,尤其是那些會採用創造性的「不得已方法」解決問題的人。不得已的解決措施通常是解決某一特定棘手問題的創新性方法。
此外,特別關注購買的產品的那些人,找出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消費者購買或再次購買你的產品,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放棄你的產品,轉而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
先利用改變周圍的環境來提高觀察力,先觀察員工,再觀察消費者,然後再觀察整個企業。也可以通過分析別人創新失敗的案例來提高觀察思考技能。
創新技能4:社交
很多人社交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職涯發展空間或提高工作效率,但創新者社交的目標並不是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也不會千方百計去模仿他人,而是將社交目標投向其他領域,以獲取新資訊、學習新知識為目的。所以創新者的交往目標是能在生活和經歷面提供不同視角的人。
旅行有助於拓展視野,將諸多看待問題的視角聯繫起來,而旅居國外則更是如此。很多創新者都對宣導跨學科探討和培養創造力的論壇或事件非常感興趣,比如科技、娛樂和設計(TED)論壇。此類聚會通常人才雲集,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貫穿論壇中多個領域的一些話題。
想要獲得不同的視角,最好要多參與你所在行業外的論壇或會議,或加入某個創新交流團體。多與新認識的人共進午餐,或者邀請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現有團隊。
創新技能5:實驗
實驗並不是科學家的專利,對創新者而言,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實驗室。創新者會反覆的試驗、開發和修正理念,他們善於捕捉機遇,對某些流程或設備很好奇,會問上幾個“為什麼”,然後再動手實驗以對其進行驗證。
例如,1994年時,Amazon的 Jeff Bezos就開始思考Internet的快速發展(那時年增長率達2300%)。他研究在哪些商業領域能使充分利用網路,發揮出最大的商業潛能。在創建了Amazon後,貝佐斯便著手探索銷售創新產品(比如Kindle)的新方法。
創新者會通過至少三種方式進行實驗探索:1. 「嘗試新體驗」。他們會不斷尋求新的體驗,比如選修一門其他領域的課程;2. 「拆解產品」。他們會將東西拆解開,然後看自己是否可以在其基礎上作出改進;比如 Michael Dell就曾把自己的第一台電腦拆開來看;3. 「透過先討試驗及原型來測試構想」。他們做實驗並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或取得某一成果,他們通過沒有預定目標的實驗及其結果,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實驗跟其他幾項創新技能緊密相連。如果能提出更多好問題,善於細心觀察,向來自不同領域的人討教,那麼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就能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摸索實驗。要提高的實驗探索技能,就需要通過旅行及探索新學科/領域來打破常規。此外還需學習新技術,創建模型和嘗試模仿。通過把握事物發展的新趨勢,巧妙地將實驗探索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