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duncan-IUY_3DvM__w-unsplash (1)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20個毀掉決策的認知偏誤 (下)

想要做出好的判斷,一定要小心存在每個人心中的認知偏誤,當我們把這些容易犯錯的認知偏誤嫻熟在心,就能大大的提升決策的品質,不管工作、炒股、買房,都有更高的勝率。

11. Outcome bias 結果偏誤:用結果去評斷決策的好壞,而非真的考量決定是否正確。

例如在賭場贏了很多錢後,認為賭博是一項正確的事。但結果是好的並不表示決策就是對的,這次贏錢下次可能會輸錢。

12. Overconfidence effect 過度自信:對自己的能力過度有信心,太相信自己主觀感覺。例如給予受試者測驗題,並問他們有多少信心答對,他們所估計的答對率比實際作答的答對率高。

專家比新手更容易產生偏誤,因為專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時,會運用先前的知識背景和經驗,但未必符合現況,因而更容易犯下過度自信。

13. Placebo effect 安慰劑效應:相信某件事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醫療上,給予病人安慰劑(例如維他命、生理食鹽水等等)這種不算實際治療的藥品,但因為病人心裡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症狀得到舒緩。

14.Pro-innovation bias 支持創新偏誤:對於新創的技術、科技過於樂觀且過度高估其實用性,看不到其弱點和局限性。

例如矽谷一家血液檢測新創公司:Theranos,聲稱發明一種技術,只要透過手指採集幾毫升的血液就可以檢測出上百種疾病,誤導大眾對他們的產品、未來科技的發明過度樂觀,吸引許多投資者贊助。多年後才發現這是一場騙局,他們刻意不談遇到的困難,這個困難是現有的檢測技術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

15.Recency 近因偏差:把最新、最近發生的資訊視為最重要的,因此在判斷事物發展趨勢時,會比較重視最近的訊息。例如最近中美貿易戰,我們就會認為最近的股市漲跌都跟中美貿易有關。
在人跟人的相處上,過去認為「第一印象」最
重要,「近因偏差」跟「第一印象」剛好相反,是關於那個人的最新的印象。有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跟那個人相處的印象是連續發生,那我們傾向相信「第一印象」,但如果中間有一些間斷,例如很久沒聯絡,可能我們會更容易傾向「近因偏差」,相信最新的訊息。



16.Salience 顯著性偏差:容易只注意凸顯的資訊。常常會因為這個突出的訊號,偏離本來要做的事情。
例如有人在安靜的圖書館講話,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他們講話聲吸引,而忽略原本在讀的書。
顯著性偏差影響我們的決策,即使我們想要健康飲食,但當不健康的食物擺在眼前時,我們很難不被香氣跟吃高熱量的食物後的爽快感吸引,忽略了不健康食物對於身體的壞影響。

17.Selective perception 選擇性偏差:選擇性注意自己有興趣、期待的資訊。將影響我們如何感知、判斷事物。

例如兩隊球隊在比賽時,當身為其中一方支持者時,會覺得較常看到另一方犯規的行為。
跟情人眼裡出西施也有點像,愛他的時候,怎麼看都看到另一半的優點;不愛的時候,看他全身上下都不順眼。

18.Stereotyping 刻板印象:對種族、性別等等特定特徵的刻板印象,通常是因為缺乏對該團體真正的瞭解。

刻板印象幫助我們迅速的將人、事、物歸類,以對該團體或人有基本的認識和想像。
但這個缺點是也會過度將人事物標籤化,無法客觀看待,甚至歧視對方。

19. Survivorship bias 倖存者偏差我們常常只注意那些最後的成功者,忽略中間被洗出場的失敗者。

例如我們常常聽到創業成功的故事,而覺得創業簡單、值得一事,是因為我們創業失敗的例子都不會出現在新聞媒體上。

20. Zero-risk bias 零風險偏差:人類總是尋求安穩跟確定性,不傾向冒險。
當兩個選擇呈現時,我們會傾向選擇風險較小的,不一定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

繼續閱讀

20個毀掉決策的認知偏誤 (上)

 

參考資料:https://static.businessinsider.com/image/55ddd6f7bd86ef1e008b6051/image.jpg

20-cognitive-biases-that-screw-up-your-decisions

 

歡迎加入我Facebook好友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