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他去年剛結婚,第一次包紅包給對方家長,心理師是否有包紅包的建議?
選擇紅包的數字一直以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包少了怕失禮,包多了很傷本。還好以心理學來說,包多少不是重點,重點是「明年不能比今年少」。大家小時候有拿過紅包嗎?如果舅舅以前都包六百,今年卻只包兩百。你會不會覺得,「舅舅是不是討厭我了?」,還是「舅舅工作出狀況了嗎?」
以心理學來說,人非常痛恨損失,失去一百塊帶給我們的痛苦遠比得到一百塊大得多。這叫做「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面對同樣數量的「獲得」和「損失」時,「損失的痛苦」比「獲得的快樂」大了兩倍以上。
就像拿紅包,如果曾經拿過六百,今年卻只拿到兩百,我們會覺得好像被剝奪了,獲得兩百的快樂被比下去了。所以包紅包的重點,就是不能變少!可是每年的景氣跟工作狀況不太一樣,今年能包一萬,明年不一定包的了那麼多,怎麼辦?
固定金額+貼心額外小禮物
這邊有一個小建議,選擇每年都能負擔得起的金額(例如:每年6000元), 再用今年多出來的預算挑一份禮物。禮物不一定每一年有,不一定多少錢,也不一定要除夕夜給。因為「時間、次數都不固定的禮物」,反而比固定在過年期間拿到的紅包更讓人驚喜。
這來自心理學的增強理論,當我們想要塑造一個行為,我們可以利用「增強物」來幫忙。例如想訓練狗狗學會坐,在狗狗每次坐下後,我們就立刻給牠一塊餅乾並稱讚牠,久而久之牠就會學會坐下。對動物來說,初級增強物是「食物」,次級增強物則有「金錢」、「禮物」、「讚美」等等。
每次坐下就給餅乾,叫做「連續增強」:每一次只要正確反應,就給予增強物。好比每次去見公婆都帶著禮物去,久而久之公婆就會很期待看到你(理論上啦…),不過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沒送禮,他們的期待也會減退(這叫消退反應)。
有趣的是,「部分增強」的效果更好:部分增強是當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只選擇一部分反應給予增強物。
1950年的老鼠研究驗證了這點:研究人員將大鼠分為AB兩組,當它們走過某一通道,就能獲得食物獎賞。A組大鼠每次走過通道都會獲得食物,B組大鼠則只有30%的機率獲得食物。
接下來,兩組大鼠的食物獎賞都取消,而牠們還是繼續剛剛學到的「走通道就有食物」。但是,兩組大鼠有所差異,B組大鼠嘗試走通道的行為比A組大鼠的次數更多,維持的時間也更長。也就是說,每次都得到獎賞的「連續增強組(A組大鼠)」被獎賞塑造出來的行為,遠不如「部分增強組(B組大鼠)」來的持久堅定。
部分增強分為好多種,依據不同的時間和次數,分為「固定時距增強」、「變動時距增強」、「固定比率增強」和「變動比率增強」四種。
- 「固定時距增強」:固定時間下,對行為進行增強。一年內,固定時間會送禮(例如每一季、每半年)。也像是公司裡的年終獎金。
- 「變動時距增強」:不固定的時間下,對行為進行增強,個體不知何時能得到酬賞,但一定會獲得。一年內有時一季、有時兩季送一次禮,送禮時間不固定。
- 「固定比率增強」:固定比率下,對行為進行增強。每見面幾次後,就送一次禮。或像飲料店的集點卡,滿十杯送一杯。
- 「變動比率增強」:有時見面送禮,有時不送禮。像是買樂透、玩吃角子老虎(或是捉摸不定的壞情人?!)。
其中有時送、有時不送這種「變動比率增強」的效果最好,消退的速度最慢。此種沒有規則可循,不能事先預測的獎賞,更能夠刺激我們腦中的激勵系統反應。就像吃角子老虎會讓我們上癮,就是無法預料何時會中獎,所以會一直重複那個拉下橫桿的動作。
最後你問我,連禮物的錢我都想省,行嗎?
剛剛不是有提到「讚美」也是一種次級增強物?想要省錢,嘴就要甜一點。「爸,你怎麼看起來更年輕了?」「爸,每次跟你聊天我都學好多!」「媽妳這道菜怎麼煮的,比餐廳好吃多了,一定要教我!」「媽,你好有品味,把家裡佈置的好舒適~」甜言蜜語的效用大家都知道,但想講的真誠自然,平常時候就要好好練習,加油啦!
本文同步發表於Money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