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2020/03/26 經濟日報 《思考方塊/愛上工作 激發熱情》

學了心理學後才了解,人生想要有任何改變就要「回到自己」。想變有錢、快樂或美好的親密關係,都要從「認識自己」、「與自己連結」開始,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也是一樣。儘管這樣做不一定保證馬上賺大錢,卻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動力,讓自己做得開心長久,並願意比別人多花一份心力,遇到困境時也願意多點堅持。

外在酬賞不是最好的動機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以幫助我們撐過致富前的漫長過程,並在長期苦練中甘之如飴。心流大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訪問過無數位諾貝爾獎獲獎人,他的結論是:「那些鎮日努力工作的成功人士,都說自己『沒有一天在工作』。」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也提出,使人堅持下去的最好動機,不是「金錢」這種外在酬賞,而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有貢獻」這類內在動機。換句話說,內在動機更能激發一個人的熱情。

國外有個實驗很有趣。研究者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印度馬杜拉賴卡瑪拉大學的學生當受試者,請他們玩各類遊戲,並依表現好壞提供小、中、大三種獎勵。結果發現,獎勵只對「不用思考的遊戲」有效,如果遊戲需要創意或思考,獎勵愈大反而表現愈差。

經濟學家布魯諾.傅萊提出的「誘因排擠效果」理論也認為,金錢可能會削弱內在動機,降低原本做事的動力。

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在《從0到1》書中寫道:「一家公司付給執行長的錢愈少,表現愈好!這是我投資了數百家新創事業注意到的事。」他發現,年薪超過30萬美元的執行長,表現會更像政客而非創業者。因為過高的薪水會讓執行長只想維持現狀,而不是與員工一同努力解決問題。

內在動機高,錢就跟著來

再舉另個例子。維基百科與Encarta線上百科,你聽過哪一個?前者是網友們不收錢自發完成,後者則是微軟花大錢請專家編寫,沒想到2009年6月不敵維基百科,宣布停止販售,這就是「內在動機」的力量!編寫維基百科的網友大多出於興趣,或希望寫的內容有利於他人,即使沒拿半毛錢,他們仍有很強烈的動機想去做好這件事。

股神巴菲特一開始去葛拉漢的公司工作時,沒問過薪水是多少,到月底發薪才知道。
他建議人們要做熱情所在之事,就像「天天踏著輕快步伐、像跳踢踏舞一樣跳著進辦公室,和很棒的人一起工作。」

美國CNN電視台型男主播安德森.古柏曾勉勵新聞系學生:「成功的第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真正的熱情在哪?是什麼讓你熱血沸騰?第二步,是跟著熱情去找一份工作;第三步,是比別人都更努力工作,工時更長更自動,連沒人想做的事也自願去做。」總之,愛上工作、覺得工作有意義,可以使我們獲致最高的動力,得到最佳的表現,所以才會有人說:「追著興趣跑,錢會跟著來;追著錢跑,永遠比錢慢一步。」

(作者是諮商心理師)

 

延伸閱讀

歡迎加我FB好友

延伸閱讀 Melody致富的力量

bookcover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443678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