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ay
Melody Liao

Melody Liao

[摘要]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被成就所驅動的人生會引出甚麼樣的策略? 功成名就之後,人生就會快樂嗎?  著有《創新的兩難》及《創新者的解答》的管理大師用商業管理的思維協助你思考人生的方向。人生要怎麼走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得先找出”目的”和”使命”,再逐步發展”策略”。

第一個問題是 “你想變成甚麼樣的人?

書中探討的三個主題:

  1.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作者身為管理學大師,認為已經驗證在企業上的管理學理論也可以用在個人身上。而人生的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同時用數個理論思考解決之道。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應用已知的研究或理論讓我們過得更快樂,畢竟人生不能重來。

第1部 發現生涯之樂

只有相信你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找到你愛的工作,那就繼續尋找,不要妥協,這就跟感情的事一樣,找到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 ── Steve Jobs

Frederick Herzberg 的動機理論包含「保健因素 」&「動機因素」兩種因素

保健因素包含「地位、錢多事少離家近、老闆機不機車、辦公室的廁所是不是每小時打掃…」,動機因素包含「具挑戰性的工作、得到認可、責任、個人成長,你能感覺付出是有意義的…」。所以即使不停的改善工作中的保健因素,你也不會變的熱愛工作,頂多不討厭而已。

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追求那些成功的裝飾品,例如高薪、頭銜、豪華辦公室,但那些並不能讓你真正快樂。我們也要知道,要找到兼具”保健&動機”因素的工作並不容易,否則所有人都已經成功了,想找這樣的工作需要一個長期策略

策略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持續不斷、多變且難以控制的過程,很多公司都是由一直修正原本的策略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贏家策略。

對個人來說,因為生活充滿變化,所以我們一方面按照審慎的策略往前走,一方面又要應付無可預期的選擇。所以策略含有兩種不同的要素:審慎策略應急策略

  • 審慎策略:把焦點放在可預期的機會,詳細擬定策略。
  • 應急策略:因應無可預期的問題與機會,不斷修正而成的策略。

例如說,你已經找到一個完美的工作可以兼顧”保健/動機”因素,你就可以依審慎計畫前進;如果不是,你就要用應急策略隨機應變,大膽嘗試跟摸索。而每次換工作之前,請先做好假設驗證的工作:  如果要達成目標,哪些假設必須成真? 這些是我能控制的嗎?為甚麼你認為你能勝任愉快?  請用務實的眼光來看待你眼前的人生道路。

第2部 圓滿的人際關係

人生的資源有限,我們只有固定的時間跟精力,可以用在工作/家人/朋友上面。但是因為花在家人身上的資源,總不如花在工作上的回饋來得迅速又明顯,我們常常會不自覺把家人擺在工作後面。但其實和親朋好友間的關係才是人生快樂的源頭。

作者認為教養小孩不能外包,陪伴另一半也是,我們要花時間跟精力去做,而且越早開始越好。教養孩子的時候,並不是給他們越多資源,他們就會變得更好。我們必須讓孩子去發現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我們要陪在孩子身邊,等到他們準備好學習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學,而不是忙著把他們送去參加活動或是上課。

孩子最終從你那邊學到的是家庭的文化。文化不是你花時間跟他們講述、溝通就可以形成的,文化是家庭裡做決定的順序跟面對問題時解決的方式。(我想這也是中國話中的”有樣學樣”吧,說一套做一套的父母是沒有辦法教出他們想要的孩子的,譬如每次爸媽回到家就一直當coach potato,卻叫小孩去讀書練琴寫作業….親愛的爸媽我絕對不是在說你們….)

kids

第3部 遠離監獄

邊際思考的陷阱:作者用Netflix和Blockbuster的例子來說明,Blockbuster這種大企業在面對新投資的時候,總是以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做為決策的依據 (也就是新的支出能賺到多少新的收入),來考慮是否要進行某項投資。 但是這種思考方式很危險,很容易讓人偏好過去舊的成功模式而無法創新。新興公司Netflix沒有這種包袱,在他們的眼中只看到商機,所以Netflix發展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幹掉Blockbuster成為美國租片業的龍頭。

邊際成本的論述也可以用在”是非題的選擇”,我們遇到不該做的決定時,如果以邊際成本的想法來告訴自己”僅此一次,下不為例”,長期累積下來的總成本會非常可觀,最後甚至讓你變成了另一個人。所以,100% 堅守原則,要比 98%來得容易。

 

畫筆、投入、量尺

作者認為評估一個公司,首先要用畫筆把對未來的期待畫出來,然後努力投入達成結果,最後用量尺來衡量最終結果。

面對個人生涯也是,為了成為自己理想畫像中的人,首先要先問自己,我真的想要變成那樣嗎? 如果是,你就應該盡最大努力去達成。而最終要用甚麼量尺來論斷一生功過? 作者自己的量尺是”此生幫助了多少人”,但每個人的量尺不一樣,我想量尺代表的也是個人的價值觀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軟精題字扉頁版)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James Allworth、Karen Dillon /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2012年08月08日
ISBN:9780002161145 

【延伸閱讀】

https://melodyliao.cc/2218/%E4%BA%94%E5%80%8B%E6%8A%80%E5%B7%A7%E7%B0%A1%E5%96%AE%E5%AD%B8%E5%89%B5%E6%96%B0-the-innovators-dna%E5%89%B5%E6%96%B0%E8%80%85%E7%9A%84%E5%9F%BA%E5%9B%A0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