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 Liao

Melody Liao

Big Data是什麼? (大數據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Big Data 原本是指超出電腦處理能力的巨量資訊計算。因為科技進步神速,現在的電腦有能力處理大規模的數據,所以無需採用特定格式,人們也能利用 Big Data在大批資料的基礎上,完成過去小量資料做不到的工作。

源於遺傳學和天文學的Big Data在各個領域推動革命。例如每個擁有電腦或手機的人都能感受的到資訊革命」,除此之外,公共衛生商業模式」領域的變革也在進行


為何要推動 Big Data革命?
電腦越來越快,資料儲
、攝錄影機越來越便宜,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盛行。Big Data幫我們做到過去不能的事,例如Google在 2009年藉著分析數百萬條搜尋字詞間的關係,還有這些字詞與各種健康狀況之間的聯繫,成功預測 H1N1病毒的傳播;即使沒有實體研究跟醫生,Google依然做的比政府的統計專家還好。

Bid Data 帶來哪些改變?
Big Data意味著更多的資料、分析、結果和選擇。它在處理資訊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上帶來根本性的轉變:


1. 過去針對某一個問題,只能獲得部分數據,但現在可用的數據多如牛毛。
過去收集和分析數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人員會通過一些技術來蒐集樣本,並用”樣本分析結果”去推論母體。

但現在,幾乎可以直接由”母體”來分析數據,對於亞群組的分析也有更多選擇;所以在收集數據時,能對數據進行分組或重組,並研究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

2. 第二個轉變是要接受數據的雜亂性,不再刻板的追求
精確的數據。
以追蹤某地區的溫度為例,如果感測器的價格很貴,那麼就不得不將每個溫度計都放在完全正確的位置,並在精確的時間間隔記錄溫度,以得到具”代表性”的溫度數據。
但現在感測器很便宜,我們可以安裝大量價格低廉且online的感測器,即時監控溫度的變化,同時接收和分析連續的資料流程。就算其中一個感測器故障,還有大量的感測器是正常的。


這會推動思維方式的重大轉變! 過去的科學家努力的追求精確」;在Big data時代,收集的資訊多,錯誤率也高。但事實證明,大量的數據比精確的數據更有價值。高品質資料的成本高昂,並且越來越沒有必要,因為海量、混雜的資訊有更準確的結果。


3. 重相關」而因果

第三個重大轉變則是從試圖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轉而了解其相關的事物。相互關係比因果關係更重要,廠商不再需要去知道消費者為什麼購買產品,只要了解與購買產品相關的因素就夠了。

早期的Amazon聘請評論家對圖書進行評估並提出購買建議。CEO Jeff Bezos提出依客戶的個人購物偏好來提供購買建議。這表示Amazon需要研究分析客戶買的產品、考慮過的書、在特定網頁流覽的時間、隨書購買的其他產品…等等。

2000年的 Amazon開始進行從商品到商品的協同過濾」,因此能分析更多數據,提出更好的購買建議。今天,近1/3的訂單來自數據主導的購買建議。而Netflix (租片網站)的比例更高,近3/4的交易歸功於購買推薦。


人們往往會在小規模資料」上應用相關性,但事實上相關性在Big data更加有用。相關性 分析的是兩份統計資料之間的相關性,它並不具有確定性,只有可能性。在「強相關中,如果一個物件發生變化,那麼另一個物件也極有可能發生變化。廠商並不需要理解某種相互關係產生的原因,只需要正確識別它


在小樣本中,科學家需要發展一系列理論來解釋事物的原理,這需要幹很多活。但在大數據時代有效率多了,只需透過統計分析資料的相關性,就能作出基本預測。例如FICO公司通過觀察某些特定因素 (比如你是否擁有汽車) 來評估你的信用風險等級;UPS快遞追蹤跟車輛磨損相關的駕駛行為來確定何時保養卡車,並因此而節省了數百萬美元。



「數據化」與「數位化」
數據化數位化彼此交織,但有所不同。Google在將實體書轉化為電子書時,會將實體書數位化,而在對書籍進行數據化時,則是通過字元識別軟體來識別每本書的字母、單詞、句子和段落。通常數位化能促成數據化,並加快資料分析的速度。你可以在數位圖書中搜索特殊術語,分析語言的變化,或為翻譯軟體尋找翻譯範例。



如今,世界上的一切幾乎都在被數據化,甚至在看blog的你跟寫blog的我。透過衛星信號,GPS能夠將接收器定位到一公尺內,使得各個行業都能夠輕鬆地追蹤物資、車輛,甚至人的位置和運動模式。這種資料能夠改善電話服務和公共衛生,跟蹤經濟變化,分析交通和保險風險。專家們正在從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產生的資訊中。提取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這樣的資訊包括大量微博消息中的中繼數據,這些中繼數據正成為一種新的資源。


所有的資料都有價值

Big Data正在創造新的價值來源,這個時代所有的資料都有價值,無論是本身的價值或內在價值,甚至包括那些看似無用的資料 (比如昨天的網路搜索資料)…。過去收集整理資訊太過複雜和昂貴。在便宜的感測器出現之前,分析師需要仔細觀察工人的工作情況,手動記錄觀察結果並整理這些資訊。

而隨著對滑鼠點擊情況、GPS數據等資料的自動監測成為常態,收集巨量數據將變得超便宜。當資料被收集起來以後,分析師便以創造這些資料的人未想到過的方式來重新利用這些資料。


Big Data帶來新的商業革命

  1. 創造/收集數據的公司
  2. Big Data的利用服務,販售分析結果
  3. 知道如何利用Big Data的企業

Big Data創造了全新的商業環境,讓新的業務方式蓬勃發展。首先發展的是創造/收集數據的公司。比如,Twitter的出現讓人們能夠post短文,而這些post短文的人就不斷提供新信息。又例如 MasterCard平臺開始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提供Big Data的利用服務,販售分析結果

第三個市場機遇則是知道如何利用Big Data的企業。事實上,在企業提供核心產品或服務,然後確定如何從自己生成的數據中獲取最大利益的過程中,整個“Big Data價值鏈”就已經開始浮現。而一旦這一價值鏈出現,企業力量和價值的中心就會出現轉變。現在“想法和技能”是最有價值的產品,但相信未來 光是“資料本身”就有最大的價值。


Big Data將改變商業格局。大的企業能夠從規模經濟中獲益,因此資料規模將成為最重要的因素。靠著對資料的掌控技能和行銷技能,新興企業會崛起,人們的職業發展也可能改變。

由於Big Data能為更多的人提供深刻見解,專家的力量會逐漸減弱。處理和分析Data的技能變的重要,有遠見的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統計、電腦和網路科學。

Big Data的「風險」

Big Data的世界可能會像過去的東德,透過安裝攝影機和竊聽電話來監控公民 (現在台灣不還是這樣嗎?)。極權主義國家通過電話監聽等手段獲取資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罪證 (看來台灣就是極權國家)。而在Big Data環境下,資料的價值和威脅主要來自被“再次利用”。

現有的隱私保護法並沒有涉及如何應對這種威脅。目前的法律規定,人們在獲取資料時必須徵得同意,但卻沒有規定人們在”之後”利用資料時還要徵得同意,就像Google就聰明的利用舊的搜索資料。


Big Data的世界也會很容易產生資料專制。如果當權者堅持追求資料成就,那麼下面的人就不得不上報對應的數據,即便數據是假。Big Data可能會帶給社會新的威脅,但總體來說利多於弊。它能讓人類解決過去解不了的問題,讓企業和個人節約資金並找到更好的處事方案;它能提供新的見解,助人們擺脫過去的習慣以及對專家的依賴。

Big Data將改變整個社會,能善用它的人對未來會有更深刻的看法,他們會積極接受相關性可能性和那些夠好的答案。


 Melody對Big Data 之感

網路越來越快,電腦手機GPS越來越普遍便宜,造就Big data的革命。原本看似垃圾的巨量資料落入分析專家之手,就能一秒變黃金?!  原先握有資源的少數幾間大企業更具優勢,Big Data想必會加劇企業、甚至國家的M型化,貧富差距更為拉大。小老百姓的思想、作為、行動都盡在老大哥的掌握之中,資本主義的自由,是否為幻夢一場?

Ref:
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作者:Viktor Mayer-Schonberger、Kenneth Cukier  
出版社:天下文化 @ 2013/05/30

延伸閱讀:開放資料大商機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