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心智狀態:重點在非語言心智
人類的心智分為不同層次,語言、非語言以及身體在認知和創造力中的角色。
第一層心智是小孩子時期的原初意識,與世界的連結是無語言的、直接的。這種原初的意識類似音樂,它先於語言,承載了人類歷史的進化。
第二層語言則是如夢境、藝術般的象徵性語言
第三層才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但治療師都知道,只有這個認知層面的討論效果不好)
在治療過程中,語言不應僅僅停留在第三層,而是要整合非語言的深層意識,這樣才能促進真正的治療效果。(催眠就是要碰觸第一層心智,nonverbal mind,不要掉入頭腦裡)
芝加哥一個研究強調,身體共鳴在治療中的重要性,「只有身體對語言感到有共鳴,這次治療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催眠治療師的角色,是引導個案的「非語言心智」跟「語言心智」,這兩個意識進行深層的溝通跟整合,尤其是很多話要對「非語言心智」溝通。兩個心智的整合,才能真正釋放個案內在療癒力與創造力。
此外,治療師要能維持在治療過程中的敞開open/教練狀態 ,也要能幫助個案在治療過程中能夠「開放open」,即使是短暫的片刻中,找到一些敞開的空間,這種敞開即使短暫,也有助於治療的進展。
慢性壓力:
1930年代一位加拿大醫生,他發現許多醫生、護理師和病人都顯示出類似的症狀,這些症狀被他歸結為「慢性壓力」。這種慢性壓力讓人無法完全放鬆,就像我們傳統氣功裡面講「氣的阻塞」。尤其個案在經歷某些創傷後,身體會進入了一種凍結狀態,像是PTSD患者一樣,困在那個狀態,無法放鬆。這種卡住的狀態,就跟我們想要的教練狀態是很相反的,我們的身體肌肉跟神經連結是鎖住的。
但怎麼幫個案鬆開呢?哪裡能碰觸到個案正向的部分?資源?
米爾頓·艾瑞克森會說:「我不知道」「但我很好奇」
帶著好奇和開放的心態去探索,這是創造力的窗口。
教練狀態:一切的開始
探索個案的正向資源跟可能性的過程,需要的是開放、好奇的心態。治療師需要維持在「Coach state」(教練狀態):維持在中心,與個案連結,也與自己連結,而非僅僅依賴語言或理性分析跟個案討論問題。這樣的狀態能夠帶來治療中的魔法時刻,因為這樣才能能讓個案的身體有共鳴,治療師的語言才會變得具力量和轉化性。(我想以中國武術為例,如果只有招式,但沒有內功跟肌力,那就是花拳繡腿,打不死人的)
為什麼治療師跟個案的狀態這麼重要呢?老師提到情緒相關狀態的研究:情緒狀態對記憶是有影響的,在悲傷的時候記住的事,在悲傷的時候更容易回憶起來。反過來說,當個案處於憂鬱或悲傷的狀態時,他們更容易回憶起負面的經歷。因此,幫助個案在治療中找到資源和正向的連結,變得尤為重要。
所以在治療的一開始就要破冰,用非正式的方式建立連結🔗 轉移個案的狀態,把大腦🧠從日常處理瑣碎細節的態度轉出來。找出語言之外的東西 ,同步和個案的狀態,如果個案狀態不對,重點是帶他先進入正向狀態,像是問他「生命中過往的正向生命經驗」。
例如治療師可以通過許多方式幫助個案找資源,回到他們的中心跟教練狀態。
舉例來說,個案身上的珠寶首飾、喜愛的書籍或食物,這些都可以成為與他們內在資源連結的通道。老師還喜歡詢問個案與大自然接觸的經驗,或是尋找那些讓他們感到平靜和力量的場所或活動(例如有個案憂鬱的時候會爬到樹上,那是他的安全堡壘。或是他們去爬山、游泳、泡澡的時候)。
當個案卡住的時候,更需要帶入正向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和轉化困境。
讓個案能夠在自己既有的資源中找到支持,進一步促進身心的整合與恢復,也因為這個資源是本來就有的,永遠都可用,個案也在治療室中學習到如何應對困境。
非二元對立:包容所有的部分,不急著消除症狀
老師在第二天做了非二元對立的練習。重點是對個案症狀和困擾的全然接納與理解,而不是視其為需要立即消滅的「敵人」。
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其意圖,即使是看似有害的行為,如抽菸或酗酒,實際上也可能是個案試圖滿足某種內在需求的一種方式。以Robert Diltz父親的案例,他探詢父親為何一天要抽三包菸抽到肺癌,但父親是一個律師,有五個孩子,每天都要照顧別人的需求,所以抽菸是父親唯一為自己做的事,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片刻的自我慰藉。(抽菸有他的正向意圖,I am sure that make sense,這個肯定的態度,EFT也很強調以「同意」個案作為對話的開始)
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急於解決問題或消除症狀,而是要鼓勵個案接納和理解這些困難部分的存在,因為想要消滅症狀,正是症狀維持的原因。如果個案急著要你解答,幫他馬上處理這個問題,老師會建議「無為」的態度!
(這作為心理師還真的不容易,因為難免很想幫個案解決問題,或是馬上安慰個案事情沒那麼糟,幫他找正面的地方,但是能不能停留在問題跟痛苦中,停留在那裡跟涵容那個痛苦,等待個案的nonverbal mind帶領你們,需要忍住意識的急躁跟問題解決模式,今天Gilligan還回答學生,我是Dr. turtle 我就是慢。有一次我看曹老師做個案,我也覺得慢,但後來我才發現,一開始的慢是有意義的等待,想快點解決問題的時候,都是跑到大腦的認知層面了,諮商成效都很低。)
因此,治療師的角色不是直接解決問題,而是幫助個案找到自己的內在連結,找到那些未受傷、能夠放鬆的部分。無為的狀態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指在與個案相處時,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幫助他們引入資源,自然地找到內在的力量和資源(通常來自nonverbal mind)。
今天老師也建議我們,每五分鐘提醒自己,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態,是否與自己、與個案有連結,而不是急於做些什麼。當個案表達出觸動你內心的部分時,吸一口氣進來,去感受那份情感,更深的和個案產生共鳴。
非二元對立的練習
這個練習有幾個步驟,兩人一組互相對對方說。
- 先回到教練狀態
- A說:我想要被看到的是X,不想被看到的是Y
- B回應:我看到你的X,我也看到你的Y,我看到兩者,我也看到更多、更多、更多。
- 然後講兩三輪。最好不要用大腦想,讓話語自然地跑出來。
我這次有榮幸上台和老師示範這個練習。我那時候說的是:「我想要被看到的是快樂,不想被看到悲傷的部分。」「我想要看到是努力,不想被看到無力跟疲憊。」你看這都是非常對立的兩極,我之前在完形的兩極工作坊,也是做努力跟懶散。我一直都是努力跟懶散的對立非常嚴重,覺得自己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因為想做的事太多太累的,最後只想躺平打電動看小說。
這個練習其實就是想要告訴我們,如何在治療中帶著慈悲去面對個案負面的、不想要的、想要殺死的部分,不僅只接納他們積極和光明的一面,還要能夠包容和理解他們的痛苦、無力感和其他負面情緒。當那些痛苦無力跟悲傷被容納,治療才得以開始。治療師要創造一個場域,讓所有的情感和經歷都可以被看到和接受。
對Milton Erickson的催眠來說,真正的治療並不是試圖消滅痛苦或困難,而是能夠打開空間,讓這些情感和經驗得以存在、被看到和被接納。這種接納不僅僅是接受個案的積極面,也包括他們的陰暗面、脆弱面。當我們能夠同時容納這些對立的部分時,我們就能創造出一個更完整的療癒過程。
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為何教練狀態如此重要?因為那是一個創造空間的方式,能讓治療師帶著慈悲去面對個案的陰暗跟脆弱,不被接納的部分,陪著個案探索療癒的可能性。每次生活中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口語跟非口語的心智是分開的,這是困擾的主要原因。
當事人說,我什麼都不想做,我們就說他憂鬱。要消滅憂鬱,但這是抱著負面的態度對待,這是問題會持續的原因。
傑出運動員或音樂的演奏者,他們知道要有好表現,就不能封閉跟緊張,就不能做出卓越的表現。
所以,治療的第一個重點,如果個案一直緊張的「想要改變。快告訴我方法馬上改變」我們介入的第一個方法是 「無為」
舉例:加州有很多的衝浪🏄,很多人在那邊等著衝浪,大部分的衝浪是坐在自己的衝浪板上,去感覺這個韻律🎶這是衝浪最棒的時候。
當一個浪感覺夠大,跳到滑板上。去感覺跟大海的連結,那是教練狀態。
教練狀態不是個別意識,而是集體意識,這才會有創造性的表現。
Milton Erickson的「自我利用」
艾瑞克催眠中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 「自我利用」:用個案自身已有的信念,吻合他自身的韻律🎶,讓他的身體有共鳴,才不會排斥改變,維持的久一點。
對人體免疫系統來說,移植他人的器官會被排斥,或有些自體免疫疾病,攻擊自己的身體。老師隨身隨身帶胰島素, 糖尿病是身體裡殺死胰島素細胞。我們內心也有免疫系統, 這是我的身心產生的經驗,所以九成的減重方法無法持久的原因,是大腦中會有一個自我形象(我長什麼樣 ?有多少錢?)
第一步是:教練狀態產生空間,放個案的情緒跟信念
慢性病 壓力 氣不通 😣你要先打開療癒的氣脈 非語言的心智、右腦。60年代以為左腦是主導 但是近代研究發現右腦才是創意的來源。
但兩個腦會互相抑制,當你跟個案 一直努力的想,在認知層面討論困擾,反而會切斷創意的流動,阻塞在小箱子,虛擬的語言腦是孤立的、與身體分開的。
為什麼一個人要經歷各種焦慮憂鬱或孤單? 這不是直接的反應,焦慮是類感受,一直持續的想東想西,一種神經肌肉鎖定🔐
如果語言的腦可以連結上 🚢母艦,可以有開始改變的可能,所以需要教練狀態,位於中心,連結資源。
第二步:幫助個案連結自己 。(也連結三個能量。慈悲、 猛烈fierce、 玩心playfulness)
小狗🐶整天都很放鬆😎,從進化🧬的觀點來看,放鬆的反應就像狗狗🐶
狗一開始放鬆,當他聽到雞的聲音、車的聲音,他會稍微警戒然後又回到放鬆的狀態。狗狗自己會進入恍惚狀態,與之相反的是人類的慢性壓力。醫院🏥住院病人, 有30分鐘寵物陪伴會有很大不同。老師的黃金獵犬有時候會在個案旁邊陪伴,讓他們撫摸,成為一個正向資源。
治療師很需要幫個案連結資源,問他「 事情變得很糟很糟的時候 你會去哪」。有個個案說他會爬到樹🌲上,(知道這個太棒了 透過這個經驗呼吸👃) 治療性的心智在兩個人之間發生,對個案說, 歡迎👏。近一步問他,在樹上有什麼特別的經驗? 看到過鳥築巢嗎?有沒有跟鳥聊天💬 ?藉此,一步步的打開教練狀態跟經驗。
如果個案的狀態不在有資源的狀態,很難有改變,所以要在會談中一直加東西。 讓會談是流動的!
舉例:米爾頓艾瑞克森,每天要自我催眠五個小時處理疼痛才能工作,他每天早上起來。都不知道是否能活過今天 。太痛了。五個小時催眠之後 他會說 「我非常期待今天」。
舉例:有一個女性創業者,在創業時遇到有敵意的人。她在諮商前半段時候的教練狀態是她會冥想🧘觀音 (陰的狀態、充滿慈悲)
但當她遇到某一個點 , 那個狀態不夠了,因為有敵意的人用慈悲對待不夠用,他需要猛烈的能量劃界線。
所以此時,我們要在諮商湯裡加什麼料呢?
問個案:「 在妳生命中,誰代表一個正向的、有力量的強大的模範?」「 奶奶」個案需要很多的資源,觀音跟經文、強悍的奶奶、一萬年的存在…..。藉著恍惚狀態混在一起 藝術🎨藝術🎭 矛盾的衝突的 語言講不清楚的….
(所以催眠就是把需要的好資源,在個案潛意識中混一混,攪一攪,利用nonverbal mind的智慧,把正向跟負向包容在一起,以創造性的方式,讓斷裂的兩極共存)
督導課第一天分享的一首詩
Being a Person (William Stafford)
Be a person here. Stand by the river, invoke the owls.
Invoke winter, then spring.
Let any season that wants to come here make its own call.
After that sound goes away, wait.
A slow bubble rises through the earth
and begins to include sky, stars, all space,
even the outracing, expanding thought.
Come back and hear the little sound again.
Suddenly this dream you are having matches
everyone’s dream, and the result is the world.
If a different call came there wouldn’t be any
world, or you, or the river, or the owls calling.
How you stand here is important.
How you listen for the next things to happen.
How you breathe.
Be a person here
第一步 喚醒存在 a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