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都想教會讀者怎麼完成所有的事…. 但這是個錯誤,因為在資訊氾濫的時代,要完成「所有」的事是不可能的,學習放手,和選擇專注的焦點一樣重要。想用加法做時間管理,倒不如減法有效。最成功的人管理每一天的方式,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看自己,弄清楚什麼最重要,什麼該優先,然後專心一致,持續的向目標邁進。
管理這一年
一年想做太多事,肯定什麼事也做不好,何不只放五個重點?把五個重點分配在 「工作」、「家庭」、「個人」三大領域,並把九成的時間都花在這五大重點上,一年下來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穫。每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並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時間被不重要的事情給偷走、分掉了。
那要花在哪五件事? 每個人都不一樣,「探索自己」是一生的功課,試著問問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誰? 最讓自己驕傲的事是什麼? 做什麼事的時候最廢寢忘食? (玩神魔之塔不算阿..) 為什麼? 唯有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才不會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港星莫文蔚在訪問的時候說:「我四歲起已喜歡在人前歌舞,要父母和哥哥坐著看我表演。我自小已經肯定將來會幹這一行,所以參加很多朗誦、彈琴、跳舞等比賽,處心積慮做明星。雖然父母不很贊成,但他們對我有信心,明白我不是做壞事,由得我去嘗試。」 一般人沒有莫文蔚那麼幸運,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和大家一起考高中、大學、往最熱門的行業或公司鑽…何必浪費時間摸索嗜好呢?
只是,花時間去追求真正愛做的事,找到你的同好,短期看來是浪費時間。但長久來看,做喜歡的事會讓你在職場有比較好的立足點,讓你更容易「熬」過成為專家必須的「一萬小時」。「能力」、「弱點」、「獨特之處」、「熱情所在」,這四點是成功與快樂的基礎。這四種元素的交會處也是最佳投注時間與精力的所在。所以,想盡辦法去參加「能贏」的比賽,即使這表示你必須自己發明一個。
管理這一天
最簡單的時間管理方法,其實是「養成習慣」。以腦科學來說,就是利用模組化的思考方式來減輕大腦的負擔。把想做的事情自動化了,就不需要拼命用毅力去做,所以可以減輕意志力的消耗量。 就像小學生跟國、高中生,幾乎每個人能不費力的在早上7點半到學校,身為上班族的大人卻大多做不到,這並不是大人的意志力比較差,而是學生從小就習慣早到的關係。
在工作上, 若能養成這18分鐘的好習慣,就能夠幫助你善用每天寶貴的時間,產值極大化。
- 上班前花5分鐘,規劃當日工作重點。
- 每小時花1分鐘,重新聚焦。把手機設定成每小時響一次,當嗶聲響起,深呼吸,問問自己,過去一個小時是否有生產力?
- 下班前花5分鐘,誠實檢討並反省自己。問自己三組問題,例如:今天過得如何?今天學到了什麼?需要向誰回覆最新訊息嗎?快速寫幾封電子郵件或打幾通電話,確保自己與應該聯絡的人聯繫。
管理你的環境
迪士尼樂園的獅子不管是夏天、冬天都會固定坐在一個大石子上,讓所有的遊客都能看的見。其中的秘密,在於那個石頭是溫控的,冬暖夏涼,所以聰明的獅子當然會選那最舒服的點休息。想要提升行動效率,最好創造適合的環境,讓你自然而然就達到目的。例如作家最痛苦的就是趕稿,網路在趕稿時就成了罪惡的淵藪,釜底抽薪之道,是找一個沒有網路的咖啡廳坐好,最好也別帶smart phone,把環境設定好之後,專心寫稿就容易多了。
這個世界不獎勵完美但獎勵生產,要達成生產只能透過不完美。別試圖一次成功跨越一大步,只要持續進行就好,挑選容易管理的小目標,好好執行,執行小任務能讓你更常成功,因此建立自信。如果你的每個目標都能在一天或更短的時間內達成,你會擁有無數成功的機會。
任何人可以達成任何事,只要具備三個條件:
- 你想到達成
- 你相信自己可以達成
- 你享受嘗試達成的過程
如果可以,我還想加上一個, 你達成之後要做什麼?
作者:Peter Bregman
譯者:陳雅茜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27日
ISBN:9789863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