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和媽媽一起到歐洲旅行,所以決定獻上我的第一篇遊記,我覺得以捷克作為前進歐洲旅行的第一站是很棒的,物價較其他歐洲國家便宜許多,風景跟建築物異常優美,也有精品跟紀念品可以採購。
朋友介紹的加利利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很用心,領隊很可愛又會照顧人,團員也都風趣幽默人又好。很快樂的旅行經驗,分享給大家。
第一天 台北-奧地利維也納 (23:10~06:30)
七夕情人節的大餐就是桃園機場的漢堡王,星期六晚上11點的飛機,拜團體票之賜坐到飛機上的(非常吵的)最後一排,看了兩部電影之後才終於得以小睡一下,不能算是美好的開始。
如果您是自助旅行,一定要記得先上網劃位,團體票可沒這種福利。
第二天 維也納-帖契-琥珀卡 (距離153KM & 95KM)
到了奧地利是當地早上七點,超精實的馬上拉車前往捷克。
(交通工具是很大台的觀光巴士,因為我們團總共只有16人,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坐兩個位子,相當舒適。)
中途休息的第一站是下面這個奇異的兒童樂園,讓大家可以上廁所、買飲料、呼吸一點新鮮空氣。
開了153公里之後,終於到了美麗的第一站帖契,摩拉維亞南部的古城,創建於14世紀中葉,199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有許多保存良好的文藝復興房屋,也就是這些建於16世紀的色彩繽紛小房子,除了看看房子拍拍照,還可以帶陶瓷小房子回家做紀念。大晴天,氣溫約二十幾度比台灣涼爽許多,在古城散散步邊非常愜意。
(官方網站 http://www.telc.eu/lang/en)
午餐是非常多刺的魚,大家都吃得很賣力,店家也很熱情的每桌倒了一碗公番茄醬給我們配薯條,除了刺多了點,食物還算OK…
在一陣小房子採購熱潮之後,
開了100公里來到下一站琥珀卡 (Hluboká Castle)
琥珀卡城堡位於 Hluboká nad Vltavou,被認為是捷克最美的城堡之一。在13世紀下半曾經有哥德式的教堂在此創建,之後則被不斷的翻新擴建。第一次擴建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又在18世紀被改成巴洛克式的建築。目前如此浪漫的仿溫莎古堡(Windsor Castle)白色外觀,是來自19世紀時Johann Adolf II von Schwarzenberg 指定改建的。
(官方網站:http://www.zamek-hluboka.eu/en/)
來到捷克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就住在距離城堡步行只要15分鐘的RRC飯店,並在飯店內用晚餐跟隔天的早餐,飯店很新很乾淨,也是我在捷克睡得最好的一晚。
|
RRC 外觀 |
|
RRC 內的餐廳 |
|
晚餐 (捷克的湯都不優) |
|
晚餐義大利麵跟雞肉 |
|
早餐Buffet |
第三天 琥珀卡-巴德傑維契-庫倫洛夫
(距離11KM & 25KM)
吃過早餐之後,我們又坐巴士來到了不遠的巴德傑維契 České Budějovice 常被簡稱為 CB,是位於捷克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鎮,鄰近奧地利,建立於 1265年。這個城鎮從13世紀以來就以啤酒聞名,還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家釀造廠,也是捷克百威啤酒 (Budweiser Bier)的發源地,至今釀造啤酒還是當地的主要工業之一。
這個小鎮厲害在他美麗的建築,包括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最漂亮的景點就是廣場 Ottokar II Square (“Náměstí Přemysla Otakara II”) ,而爬上16世紀的黑塔 Black Tower (“Černá věž”),你就能俯瞰整個廣場。
黑塔有點難爬,階梯有點小,但是很值得上去,我們幾乎全團不分老幼都爬了,是個拍照的好所在。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雨讓天空拍起來灰濛濛的,撐著傘也不方便在廣場上用力拍照。
Wiki上說小鎮上最珍貴的歷史建築是13世紀的哥德式教堂 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Mary church,但因為團體行程很趕,沒有看到..
|
廣場上的市政廳 |
|
廣場中的噴泉 |
|
從黑塔俯瞰廣場 |
在巴德傑維契的午餐是一家不好吃的牛排店,不用擔心要吃幾分熟,因為餐廳會統一幫你煮全熟…
離開巴德傑維契之後,我們坐巴士來到重要景點庫倫洛夫 (Krumlov),199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小鎮,有著捷克第二大的城堡群,14-16世紀因手工藝而日漸繁榮,有鏡頭下最美麗的童話村莊美譽,是大家來捷克必遊之地。Krumlov在捷克語中有”小路”的意思,而的確這裡的每條小路都各有不同風采跟別緻之處。
庫倫洛夫官網
晚上住宿的 Hotel Ruze是舊建築改建的,裝潢也走古典風,還有骨董蠟像站在走廊迎接你,今天的晚餐是中世紀晚宴兼化裝舞會,團員都打扮逗趣,拍照拍得不亦樂乎。
|
旅館對面就有無敵景觀 |
|
一夜公主夢 |
|
中世紀晚餐、當然要配啤酒囉 |
|
來自中世紀的雞 |
晚餐不能說難吃,不過可能是角色扮演太興奮,大家胃口都不太好,一隻雞應付式的吃了幾口,飯則是一點也沒動。
吃飽之後意猶未盡的來個夜遊,晚上的庫倫諾夫也很動人,廣場上水準很高的街頭藝人整個幫氣氛加分不少。
|
我媽的背影很美吧~ 正面更美 😛 |
|
大家在廣場上欣賞街頭藝人的音樂表演 |
第四天 庫倫洛夫-布拉格 (173KM)
|
庫倫洛夫城堡示意圖 (http://www.zamek-ceskykrumlov.eu/) |
今天一早五點就睡不著,一個人帶著相機逛庫倫洛夫,早晚溫差大,穿了外套圍巾還是覺得冷,街上幾乎沒有人,多是帶著大砲相機、甚至腳架來拍照的東方大叔,沒有人的照片顯得乾淨但是冷清,風景照原來不能只有風景。
|
廣場自拍 |
鎮上抬起頭來隨處可見的彩繪塔 (Round Tower/Hradek vezi)是最大的特色,登上彩繪塔可以看整個城鎮被伏爾塔瓦河 (Vltava River)環繞,色彩不一的小屋覆著紅瓦或黑瓦,是錯落有致的美。
|
彩繪塔跟城堡都有美麗的壁畫 |
|
彩繪塔上風光 |
|
彩繪塔上風光 |
|
小巷的風景 |
|
處處是古蹟 |
|
這裡的特殊牆飾、假3D浮雕 |
第四天的早上的行程是逛庫倫洛夫城堡。城堡是40棟建築的組合,占地廣闊,包含了五個庭院,是中歐第二大的城堡。從14世紀建設到19世紀,目前您所看到的樣子主要是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 (城堡網站)
城堡的幸運物是兩隻黑熊,多一隻、少一隻都不行。
|
IIIrd Courtyard of Český Krumlov Castle |
|
從城堡高處看整個古城 |
城堡裡面不能拍照,但我覺得裡面普普而已,唯一厲害的就是下面這個黃金馬車。
|
圖片來自 http://www.czechtourism.com/ |
|
城堡裡面有珍貴的古老劇院,只可惜時間不夠沒有看到 (from WIKI) |
|
城堡的花園不是我的菜…. |
午飯時間開始飄雨,我們在庫倫洛夫用餐兼躲雨,考得剛好的豬肋排配上黑啤酒,堪稱本團最好的一餐。
|
豬肋排 |
|
可麗餅與巧克力冰淇淋 |
吃飽後就離開前往有173公里遠的布拉格,直接先到飯店下行李,小小休息一下後,散步到舊城廣場看天文鐘,用晚膳。晚餐是不太優的義大利麵、Pizza、某種湯、(形狀醜怪的被嫌棄的)提拉米蘇,照片不美,省略…。
晚上住的飯店是Mark hotel,非常高檔的五星飯店,裝潢很美,服務很好,早餐非常豐盛好吃。
不過沒有它網站中這麼誇張的華麗就是。
而住的舒不舒服則要碰碰運氣,因為有好幾個房間會一直有”答、答、答”的聲音,整日不斷…,像我的房間就是這樣,我媽很好睡、但我每晚都要很努力才能睡著….。大部分團員還是覺得這是旅程中最棒的飯店。
|
紫色系的房間很美 |
|
還有客廳的豪華房型 |
|
大廳有美麗的水晶燈跟花飾 |
|
每天早上都要喝現榨柳橙汁 |
|
早餐有好幾個選擇,我最喜歡這個鮭魚烘蛋 |
(照片by Panasonic GM1)
終於寫完前四天了,請繼續點閱PART II
捷克簡介
捷克共和國原本屬於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屬四面型的盆地面積,約78,866平方公里(台灣的2.2倍),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是伏爾它瓦河 (Vltava River)。
官方語言跟文字為捷克文。人口約1100萬,人均GDP 約18,700美元 (略低於台灣的21,100)。
(Ref: Wiki)
|
http://www.pai-hang-bang.com/ |
捷克簡史
- 4-6世紀 斯拉夫人遷徙到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
後來波希米亞地區的斯拉夫人就被稱為捷克人,
摩拉維亞地區的斯拉夫人稱為西斯拉夫人 - 973年 波希米亞建立布拉格主教區
- 1310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之子盲者約翰當選波希米亞國王,
開始盧森堡家族的統治 - 1346~1378年 查理四世在位,波希米亞史上的黃金時代
- 1415年 胡斯被處以火刑、1419年胡斯戰爭開始
- 1526年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當選捷克和匈牙利國王,
奧、匈、捷三國從此到1918年內都被哈布斯王朝統治 - 1618年 斐迪南二世在波希米亞鎮壓新教徒,歐洲30年戰爭開始
- 1848年 布拉格六月革命
- 1867年 奧地利帝國改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
波希米亞王室領地屬奧地利 - 1918年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脫離奧匈帝國獨立
- 1938年 德、英、法、義簽訂慕尼黑協定,把捷克賣給了希特勒
- 1948年 捷克由共產黨執政 (之後幾年開始經濟困難、民怨沸騰)
- 1968年 布拉格之春:民主自由化氣氛瀰漫捷克,蘇聯共軍驚派40萬
大軍鎮壓,導致後來的流血事件及長達20年的蘇維埃之冬 - 1989年 絲絨革命,反共產統治要求民主
- 1990年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成立
- 1993年 捷克與斯洛伐克分道揚鑣,捷克共和國獨立,成為民主國家
- 2004年 加入歐盟
(Ref: 捷克史 波希米亞的傳奇 周力行著)
繼續收看 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