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不愛了?不像教科書更像短篇小說,讓我想到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小說,但特別的是專門描述親密關係的困難。它分為13個短篇來描述不同的伴侶,裡面的故事並不全是happy ending,有些伴侶中斷諮商,有些離婚了,當然也有人成功的面對課題,變得更完整。
這部分我感覺滿真實,心理師只是陪伴他們一小段時間的人,並沒有魔法,讓每個人都實現他的夢想目標,也不是每對伴侶都準備好做深度的諮商。
如果你對兩性相處有興趣,或考慮做伴侶諮商,可以看這本書了解伴侶諮商,還有精神分析學派對個人潛意識影響伴侶關係的觀點。作者認為,伴侶治療的目標是尋求真相,但不是要控制真相,目標是在伴侶之間逐漸呈現某些事情的過程,促成發現跟理解,甚至轉變。治療師的工作是把個案在會談室隨意表露的想法、行為跟事件連結起來,幫助理解個案的內心世界,也理解影響行為的潛意識。
分享裡面的兩段內容,慣性劈腿的男性,跟愛不對人的女性。
一、總是愛不對人
像童話中公主那樣貌美的金髮女人,交往的每個男人不是同性戀就是已婚,戀情常常以分手告終。她總是對不適合的人感到興奮,但與對方約會幾次後,就會發現對方不是太急切,就是被突然甩掉。
作者認為總是愛不對人與運氣無關。每次都難以建立認真的關係,可能是被和命運同樣神秘的事情給影響,那就是「潛意識」,讓人總是會受到「某些人」的吸引。
精神分析理論跟作者的臨床經驗,證實了這點:
「我們在童年時期被照顧、對待、關愛跟培育的方式塑造了我們,孩子會觀察父母在一起的方式,目睹他們怎麼對待彼此。這影響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感受,決定了我們的安全感、也學到家人保護自己方式。我們把這些童年學到的事情,帶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
總是遇人不淑的個案,爸爸有過三任妻子,在父母離婚的時候才11歲,她感覺到爸爸是因為外遇的女人而離開自己,背叛媽媽時,也背叛了自己。她回憶童年時爸爸常常帶她出去兜風,接著就把她留在車子裡面,直到天黑才回來,回家前才帶她去買玩具或衣服。現在的她知道,當她在車子裡等爸爸時,爸爸是在跟外遇對象偷情。
和父親相處的經驗,讓她覺得自己跟父親的關係很不穩定,父親總因為工作或情人而忽略自己,她從未有過真正的安全感。此外,她的媽媽很喜歡干涉女兒,沒有界限,即使女兒成年了,也不願意放手,甚至會跟著女兒去朋友間的旅行。這種沒有自己空間的感受,讓她在親密關係中,常常覺得和男人走得太近會感到窒息。
她在愛情中的倒霉,只是反映了自己對承諾的不確定感,以及是否讓對象進入內心的深層矛盾。
二、慣性劈腿的花花公子
他有一個交往三年的伴侶,卻又和另外兩個女人牽扯不清,他的伴侶從沒少於兩個。作者認為,人們會劈腿的原因很多,通常是伴侶之間出了問題,劈腿反映出伴侶無法一起解決的問題。不過這個花花公子的劈腿,跟另一半無關,是他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有障礙。
他的父母在嬰兒時期就離婚了,在他5歲的時候各自再婚,他的周圍都是同父異母的弟弟跟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從小就花很多時間奔波生父生母的家。8歲開始被送去唸寄宿學校,他從來沒有真正覺得自己歸屬在哪個地方。
他11歲的時候,本來要跟生母繼父一起過聖誕節,但因為他同母異父的嬰兒弟弟生病了,他的生父只好在聖誕夜當晚接他回家。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在開禮物,(老外都是第二天早上才在聖誕樹前面拆禮物),但他的禮物放在生母家,只好眼睜睜看著其他兄弟姐妹拆禮物,自己卻沒有任何的禮物!
他的兒時記憶裡,充滿了被排除在外與不受照顧的痛苦經驗。他的父母更關注自己跟新的家庭,他就像皮球一樣被父母踢來踢去。幼時的他沒辦法應對這些痛苦跟被拒絕的感覺,只好在內心建構一個堡壘,把所有人隔絕在外。
成年的他不想需要任何人,害怕伴侶讓他失望,所以一次交好幾個女朋友,隨時有備胎就不怕被排除在外。他跟所有的女人保持距離,用欲擒故縱的方式,讓女人需要他,但他可以自由來去。
作者認為,怕被排斥是一種常見的經歷,我們在童年時就會意識到父母並不專屬於自己!我們的父母屬於對方,也會跟其他手足玩,甚至偏愛其他手足,並不完全忠於我們,這是多麼嚴重的背叛啊!但幼童需要依賴父母才能生存,被排斥會帶來生存恐懼。對很多人來說,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會讓早年的恐懼復活,「成人依賴」和「嬰兒依賴」之間有所混淆,混淆激發了對求生的深層恐懼,讓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防禦自己,避免感到依賴跟脆弱。
作者引用知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妮考特:「當我們在嬰兒時期發生創傷事件時,不可能理解跟處理這樣子的經歷,嬰兒沒有辦法反應跟理解跟創傷相關的感受,所以就會把這些感受帶到成年期。」
我在上Gilligan老師的課時,老師常會問在場所有同學,誰認為自己是親密關係的專家?多年來我沒看過有人膽敢舉手,親密關係就是這麼的不容易!而且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挑戰,即使身為心理師,受了這麼多訓練,我也還是會驚覺自己把父母的溝通樣貌/價值觀,帶到現在的家庭當中。在做伴侶諮商工作的時候,我也得時刻注意,不能混淆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跟自己的價值觀,而比較認同伴侶中的其中一方,這會讓伴侶諮商難以進行下去。
我覺得伴侶諮商跟個人諮商很不一樣,但同樣都很有意思。希望在親密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在伴侶的眼中看到自己的美好,也欣賞另一半的美好。
參考資料:我們為何不愛了
Photo by Milan Popovic on Unsplash
親密關係測驗、更多心理學相關文章,請關注
❤️網站:meetype.com
❤️IG & FB: @meetype.tw
❤️Youtube: melody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