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買東西時,心臟有「揪 一下」的感覺嗎?腦神經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那可能是真的!
購買商品時感到的痛,來自腦中的腦島(insula)被活化了,那正是感到痛苦時會激發的區域,也跟噁心、心痛這些負面情緒有關。
史丹佛心理學教授布萊恩.努特森(Brian Knutson)曾做過一個知名的實驗,他用投影片讓受試者看商品照片四秒鐘、商品價格四秒鐘後, 讓他們按鈕選擇是否要購買, 並觀察這三個階段中大腦的反應。結果發現,在「商品照片」呈現階段,大腦會判斷該商品帶來的「報酬」高低,與欲望相關的區域會有反應;而在「商品價格」出現的階段,大腦會判斷付出金額的「損失」高低。
如果覺得價錢貴得令人心痛,與痛苦相關的區域 ——「腦島」即會活躍,而在最後的購買決策階段,連同腦島以及與價值判斷的區域都會活躍。簡單來說,購物決策可以寫成一個方程式:
商品主觀價值等於「買到商品的快樂報酬」減掉「損失金錢的痛苦」。
因此,身為努力提高業績的商家 ,會想方設法提高消費者「買到商品的快樂報酬」,讓消費者的大腦計算購物方程式時,「高估」商品價值而買回家。
常見的招式有找明星代言、拍攝讓人心動的廣告、提出不買會後悔的限時促銷等,這些你肯定都體驗過。既然人們總會被各種商品誘惑, 所以想省錢,就不能再逃避購物方程式裡那「損失金錢的痛苦」!
這裡有幾個省錢小撇步供大家參考:
一、不要用各種「無痛消費」方式 ,像是只要簽名就好的信用卡,或是每個月只付一點小錢的分期付款。
二、各種「代幣」也是隱形的財務黑洞。如果你去過賭場,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使用塑膠代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使用的是真錢,賭客輸錢的感覺會非常真實,心會很痛!但事先換好的代幣,則讓人痛感大降,索性多賭好幾把!
三、其他付費方式例如悠遊卡、X錢包、Apple pay、咖啡廳或 商店事先儲值的點數卡等,也有同樣的效果,讓我們無法感覺到付錢的痛,不小心就多刷好幾筆,等月底看到帳單才驚覺又刷爆預算…。
想要多存點錢嗎?以下兩個步驟或許能幫到你:
當面對自己心動的商品時,不如先問問自己
一、自己腦中自動化的購物方程式是怎麼計算的,「買到商品的快樂報酬」被高估了嗎?「 損失金錢的痛苦」被低估了嗎?
二、重新評估「商品的客觀價值及實用性」到底如何?
只要購物前多花五秒鐘想想,每月多存至少5%一點也不難!
文章刊登於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944/39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