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的時候,如果抱著自己是”米其林三星大廚”的態度在做菜,煮
反過來說,覺得自己只能做到這樣時,就把自己限制住了;不願意改變
放大到公司來看,為甚麼台灣的中小企業都做不大? 假如A老闆只想賺快錢退休、B老闆覺得自己要創立一間百年企業,誰的眼光會放得更遠? 誰會持續創新
台灣人最喜歡的創業模式”開咖啡廳”,開”一間店”或”連
你想變成甚麼、就會變成甚麼~ 所以,小心你許的願,因為即使你現在不是,但裝久會成真….
另外自我認同也可用在溝通上,在”
關鍵18分鐘”這本書裡有一個例子寫到,美國退休協會曾詢問一些律師,能不能把收費降低到每小時30美元以協助有需要的退休人員;律師們拒絕了。退休協會後來改問律師們,是否願意提供免費服務以協助有需要的退休人員,結果答案一面倒,全都是肯定的。
這兩個不同的答案其實表示出律師不同的兩種自我認同,一個是 “我是一個小時只賺30美元的律師嗎?” 答案是 No!
另一個則是”我是願意無償協助退休人員的人嗎?” 答案是 Yes!
找出適當的自我認同,就能引發出足夠的動機,不論是要求別人和自己,都可以多想一步,我/他是願意做這樣的事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