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潛能 – MelodyLiao https://melodyliao.cc 廖偉玲心理師 Fri, 19 Sep 2025 11:50:46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4.7 https://melodyliao.cc/wp-content/uploads/2019/01/cropped-Melody-logo-432-32x32.jpg 開發潛能 – MelodyLiao https://melodyliao.cc 32 32 心理師上課筆記 :向Dr. jeffrey Zeig 學催眠(2025.9) https://melodyliao.cc/12442/2025jeffreyzeig Fri, 19 Sep 2025 08:02:40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2442   終於等到Jeffrey Zeig老師來台灣了~ 今年已經77歲的老師是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 […]

這篇文章 心理師上課筆記 :向Dr. jeffrey Zeig 學催眠(2025.9)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終於等到Jeffrey Zeig老師來台灣了~
今年已經77歲的老師是米爾頓艾瑞克森(
Milton Erickson 的大弟子,創立米爾頓艾瑞克森協會。他還定期舉行心理治療年會,讓世界各地的大師能在齊聚一堂,並推廣艾瑞克森的催眠。
我第一次看到老師是在
2017在加州舉行的年會,那時他也是大會主席,介紹歐文亞隆的大會演講,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國際年會主辦人的犀利跟強大氣場;後來老師2019來台灣開工作坊,才有機會就近學習。

2025年的督導班有四天,除了Jeff之外,還有洪偉凱心理師跟黃天豪心理師共同督導,內圈的同學輪流上台去做催眠治療師、督導、個案,老師們也會每天示範催眠治療。作為旁觀者,我的收穫也非常豐富,除了看大師做個案,也學習大師如何回饋內圈的同學。

我很喜歡參加有示範的工作坊,因為除了專業學習,自己相關的議題還能順勢獲得療癒。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場
老師帶個案做催眠,面對人生無法逃避的衰老死亡, 如何找尋跟創造意義?老師用腳踏車隱喻,如果小時候騎過腳踏車,長大自然就會騎,他是身體記憶,身體自然會找到平衡,當你會騎了,不需要特別去注意也能平衡。

我想到大學的時候騎腳踏車的經驗,被男朋友載著的經驗,還有前幾天孩子已經能自己騎車在公園玩,媽媽在草地上和新朋友聊天。
回頭一看已經走了好長一段路,從大學時代對生涯的迷茫,前幾年需要花很多心力照顧幼童,現在好像又可以多一些精力在工作。
人生有好多的衝突、無力、限制,但同時也能在找尋平衡中發現各種意義,就像老師說的,那個意義可以是愛、可以是助人,很幸運的是我的生活中能擁有這些。

   真誠與同理的態度

我觀察到老師做個案的開頭,會不斷確認個案目標。即使個案已經說了好像還算明確的目標,老師有時還是會說,「我不太理解你的問題,我不太確定你要的目標」,我在QA時段問老師他的用意?

Zeig:「我做得比較好的是衝突跟目標,我的目的是簡化問題。比如個案想要解決的是有關人格或自我成長相關,不是簡單的衝突跟目標。
做治療的時候,要比平常更誠實,我的確還有疑問,同時我也藉著提問跟個案建立關係。

簡化問題是治療開始時設定目標的一部分,艾瑞克森學派的原則是選擇簡單容易解決的目標,治療師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要處理的目標。
在治療早期重新定義問題,能讓治療變得容易一點。
此外,老師重複的探問,目的是能真正理解個案,知道個案還沒有呈現的自我,知道他內在的衝突,並且找到合作的路徑。

Zeig:「治療師要展現超於常人的誠實跟正直,我們也希望個案對我們很誠實。我在治療中有時候真的就是不懂,我在表達我的感受。我也請個案講自己真正的困難。
我希望個案跟我都一樣誠實,我有我的限制,那並不是個案的問題,是治療師自己的困難。
當我們希望個案誠實,也要有一樣的態度,不是假裝自己有什麼超能力,我真的沒聽懂,我想要清楚的表達這件事,這是我的責任去澄清,我要異常的誠實。」

我想如果對個案理解的不夠深,就開始進行諮商或催眠,會很難做的深入,也很難貼近。所以心理師要持續保持誠實,試著聽懂個案,陪著個案覺察內在核心的需求。不用害怕承認自己還聽不懂、還不知道。就像祖師爺米爾頓.艾瑞克森總是會說:「I don’t know, but I am curious. 」

順勢而為 utilization

這次上課很有意思的,是師母也來到現場,師母Julie也是心理博士,專精於飲食疾患,老師在某一次會談中對個案說:「讓我們稍微暫停一下,看我太太能不能提出一些建議」。Julie也提供了很好的回應,幫助治療推進更深的層次。

有人提問為何老師有這樣的選擇,老師的回應是:「我希望他為我賦能,在做治療的時候,外面的人可能有更清楚的看見,所以我對了啊!」

老師這個行動,是艾瑞克森的催眠裡「順勢而為 utilization」,現況有什麼用什麼,找出個案原本的資源,也運用所有能用到的資源。我觀察老師做個案的時候,會把自己當作可利用的資源,比如要個案可以寫信給他、持續回報進度給他、有作品可以傳給他看之類的。

Zeig:「即使是遠距治療也可以使用順勢而為,不一定要肢體跟行動,可以用言語,就看你手邊有什麼資源,不同的資源跟媒介都有優點跟限制,這是順勢而為的哲學,不管你手邊有什麼媒介就盡可能用。如果你可以貫徹這個精神,就是一種足夠的感覺。

什麼都可以拿來用,這是艾瑞克森的人生哲學,把這樣的精神運用在心理治療,他也示範了順勢而為,運用自己「講話不清楚」「身體上的限制」…。
心理的困難,就是病人覺得自己有限制,像是病人覺得自己沒法戒煙、沒法對人好。順勢而為剛好相反,不管存在什麼都可以用。

我第一次見艾瑞克森的時候,他開始講辦公室的電話,他引導我的方法,是一直討論那個電話,這不是他事先準備好的橋段,他即興的使用手邊的東西。
我之前讀過這個概念,但我看到他如何使用,成為我心理治療最核心的部份。

有一本書他幫我的簽名是『用這本書來卷你的頭髮』,他運用我的捲髮(Jeff有自然捲)。
有時我也會想不出來用什麼,但艾瑞克森什麼都可以用,我就持續練習,持續精進技巧。艾瑞克森做個案會用順勢而為,去打破個案心理的僵化
…..
他也內化「順勢而為」變成生活風格,這是我們所有學習者貫徹的原則。」

彈性與量身定製

如果你想要獨一無二的創造力,針對個人來進行治療,就會像艾瑞克森的治療。

Zeig 「個案的問題是僵化,心理師要很有彈性的應用各種東西、空間、姿勢
個案來的時候不是要資訊,他想要的是體驗。重點是在過程中讓個案經驗到自己能夠有所不同。
艾瑞克森模式是一種問題解決模式,短期與焦點取向的,當個案想要成長,有障礙想去克服,就很適合用。

我在學校時期,學到很多的規則有關如何做治療,艾瑞克森都會打破,但他打破的意圖是為了要幫助個案克服困境,而且有效。
如果能遵循規則進行治療當然很好,但治療過程是有機的,我們要想辦法處理每個人不同的個性跟需求。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他旁邊學習,我最常見到的主題是「彈性」,也可能我是比較僵化的學生。
但「彈性」這是一個很常見的主題,找到一個有彈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被規則鎖死。每一個療程都量身定製,比標準化的作法更重要。」

(老師的簽名也都是量身訂製,每個人都不一樣,很有創意)
由於老師提到催眠偏短期及焦點取向,我在
QA時間詢問老師對於催眠做長期治療的看法,是否每次都要讓個案有催眠的體驗?
老師的回答是,要根據個案的需求來決定,有些個案會需要一個長期療程
,所以催眠可以是你療程當中的一部分 ,催眠可以被整合在長期諮商中。
Zeig提到把催眠想當成是一個交通工具,可能是汽車,可能是機車。要把個案從這個點帶到下一個點 ,需要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是不一定的。

重點是為個案選擇適當有效的療法,催眠是一個幫助個案改變狀態的工具!
如果個案容易緊張,那可以利用催眠來替他消除這個緊張,來創造一個新的經驗 ,讓他知道他是有這個彈性 ,他可以緊張 ,他也可以不緊張。

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是從NLP開始,延伸學習NLP的三大核心學派,完形、催眠、家族治療,我自己的經驗中,這三個取向是很相容的,我的工作中會融入他們。我也看到老師在這幾天做個案的時候使用很多完形的空椅,老師提到他受過不同的訓練:完形訓練、家庭治療、人際歷程、同理心、認知治療等,艾瑞克森是他的核心思想,但他的作法不只有一種,也不會堅持要用任何一種做法。

身為社會觀察家,我多年從旁觀察各個大師,發現他們都很好學,不會只學一種學派,畢竟個案千百種,心理師有越多工具在手,才容易為個案量身定製。
《金剛經》言:「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需要執著一定要用什麼方法,會更有彈性跟效能。

艾瑞克森學派架構核心「治療師的態度」

治療師的態度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在Zeig老師書中寫的「鑽石選擇點模式」,核心正是治療師的態度,因為治療目標還是藉由個案與治療師的互動來決定,技巧本身沒有療效!了解個案的感受、現實,這是治療的開端。

Zeig說他的同理心是跟媽媽學的,他媽媽非常有同理心,但即使他媽媽很有同理心,還是要持續的練習,因為治療的起點來自了解對方的位置。老師認為他遇過心理治療者中,艾瑞克森是最有同理心的,即使Carl Rogers是同理心專家。Zeig鼓勵學生學習,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能同理心調頻。
艾瑞克森學派的治療者像是導遊,用同理心跟對方調頻,陪伴個案設身處地的著想,幫助個案澄清他的目標,再運用艾瑞克森的做法塑造未來的方向。
 

謝謝主辦團隊跟樊導等工作人員,為所有來訪者打造一個很好的空間,引領我們享受催眠的樂趣,還有珍妮老師邀請我參加這次的課,非常感恩有機會參與。
我特別喜歡這次上課場地,每天早上八點半就到,以前大學上課都沒那麼認真,其實是因為上次去劉婷老師座無虛席的課被嚇到,晚去就沒位置坐。
但這次空間在台大活二的會議廳,非常寬敞舒適,而且地下室網訊號很弱不能上課滑手機,真的像回到大學時代…

其實我還有好多想分享,歡迎你們下次再見。

延伸閱讀:

如果您也喜歡心理學,歡迎加入我的FB,會將我的學習資源分享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eetype.tw

這篇文章 心理師上課筆記 :向Dr. jeffrey Zeig 學催眠(2025.9)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致富】設定目標的五大錯誤方式,你犯了幾種? https://melodyliao.cc/4704/%e8%a8%ad%e5%ae%9a%e7%9b%ae%e6%a8%99%e7%9a%84%e4%ba%94%e5%a4%a7%e9%8c%af%e8%aa%a4%e6%96%b9%e5%bc%8f%ef%bc%8c%e4%bd%a0%e7%8a%af%e4%ba%86%e5%b9%be%e7%a8%ae%ef%bc%9f Sat, 02 Mar 2019 04:38:45 +0000 https://melodyliao.cc/?p=4704 農曆新年剛過,金豬年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新的期待?小心這五個目標誤區,能讓你的新年新希望更容易實現喲~

這篇文章 【致富】設定目標的五大錯誤方式,你犯了幾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農曆新年剛過,金豬年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新的期待?小心這五個目標誤區,能讓你的新年新希望更容易實現喲~

這篇文章 【致富】設定目標的五大錯誤方式,你犯了幾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不拖延的人生 https://melodyliao.cc/132/%e4%b8%8d%e6%8b%96%e5%bb%b6%e7%9a%84%e4%ba%ba%e7%94%9f https://melodyliao.cc/132/%e4%b8%8d%e6%8b%96%e5%bb%b6%e7%9a%84%e4%ba%ba%e7%94%9f#respond Wed, 17 Jun 2015 14:48: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5/06/17/%e4%b8%8d%e6%8b%96%e5%bb%b6%e7%9a%84%e4%ba%ba%e7%94%9f/   因為上個月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我決定這個夏天要暫時把生活拋開,到夢想以久的義大利散散心。研究好行程之後,我 […]

這篇文章 不拖延的人生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不拖延的人生

因為上個月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我決定這個夏天要暫時把生活拋開,到夢想以久的義大利散散心。研究好行程之後,我打電話去加利利旅行社報名,她說我看中的兩個團都還沒確定成團,但可以先報名….  電話講到一半突然斷線,重新撥過去後,另一個客服說要找原先的小姐跟我繼續談,請她回電給我。

因為自己也忙,我傻傻的等電話等了兩個禮拜,終於受不了上官網留訊息請他們回電,過了三天還是無聲無息。當我昨天主動打電話過去時已經太遲了…  雖然才七月上旬,但八月中所有團都已經額滿,我整個崩潰,覺得自己太悲慘,連想出去玩都會遇到阻撓!

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呢?因為拖延,我明明知道應該主動打電話過去,而且這麼做根本花不了幾分鐘,我卻拖延不做,直到計畫好的旅行泡湯。當然我也可以怪罪加利利的服務品質實在太爛,連回客戶電話這種事都做不好,而且連一聲道歉都沒有,去參加它的團簡直太危險。只是我也知道,抱怨沒辦法改變事情,我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的拖延症,趕快開始找下一個旅行社。


美國研究組織管理的教授整合了 801份跟拖延相關的研究結果,建構出含有四個變項的不拖延方程式 = (期望x價值)/(衝動x延遲),並進一步提出了拖延的三種類型: 對工作回報的期望值低,感受不到工作的價值,抗拒不了誘惑,並提出應對的方法。

演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拖延的天性,這本理論扎實的書或許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前提是你能不拖延的看完它。


三個重點

  1. 拖延者跟勤奮的人一樣會為工作做好計畫,但他們的執行力很低。
    學者找出了幾種拖延的人格特質指標,衝動被證明是最大的致命傷,缺乏耐性想立即得到一切的人,沒有能力為了長期的好處而忍受短期的痛苦。他們也很容易分心,所以開始工作之後,拖延是必然的結果。
  2. 人類會拖延的生活領域大多群聚成類,每個人習慣拖延的種類不一。作者提出主要的領域包含”成功、自我成長、親密關係“,而幸福程度跟親密關係最為相關。
  3. 拖延很難避免的原因是數千年演化過程中我們習慣即刻滿足,慣於拖延的大腦邊緣系統專注在此刻,而意志力來源的前額葉皮質會考量未來。資本主義的廣告或電玩等都企圖吸引大腦邊緣系統,並讓我們的前額葉失去控制,現代化社會讓習慣性拖延的現象在這幾十年來增加了五倍。

三個引用

    1. 調整期望的方法是建立務實的樂觀,其中有效的技巧有三: 

 

      1. 成功螺旋 (一次一小步,不要心急)
      2. 間接勝利 (參加激勵的社團、給自己小獎賞)
      3. 願望實現 (用NLP法具象化目標)。
        承認自己無力對付拖延反而能進一步消除它。

        任務太大會讓人無所適從導致拖延,一次一小口才能吃掉大象..

         

 

    1. 如果我們能預見強大的誘惑,就能事先採取行動來迴避,所以要用”先定約束的概念“,例如在需求變的強烈到掌控我們之前,先滿足它。
      例如,在飯前先喝一杯水或吃一盤沙拉;吃少量的健康點心;在老公到大陸出差前先做好愛做的事。

 

  1. 重新取得對刺激的控制。
    我們幾乎可以受到任何事物的影響,提示的力量比我們想像中大,所以你需要找出令你分心的事物,然後在生活中清除與他們相關的提示: 例如藏起電視遙控器,把FB的應用軟體從手機裡刪除,把辦公桌上的雜物清空。

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How to Stop Putting Things Off and Start Getting Stuff Done
作者: Dr. Piers Steel
出版社:先覺  @ 2011年01月25日
ISBN:9789861341644

附錄:作者網站的拖延調查表 http://procrastinus.com/the-procrastinus-survey/

計分說明:
請以1 ~ 5的分數,回答你在以下九個問題中拖延或不拖延的程度。
分數1代表「我不會這樣或極少這樣」
分數2代表「我很少這樣」
分數3代表「我有時候會這樣」
分數4代表「我常常這樣」
分數5代表「我就是這樣或極常這樣」

拖延量表:
1. 我讓工作延遲到超過合理的範圍。
2. 無論什麼事,我認為需要去做的時候就會去做。
3. 我常常後悔自己沒有早點著手工作。
4. 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有所延遲,雖然我知道自己不該這樣。
5. 該做的事我會先去做,然後才會去處理比較不重要的事。
6. 我把事情一延再延,乃至於損及健康或效率,其實這完全沒必要。
7. 總是到最後,我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把時間用在更好的地方。
8. 我會妥善地運用時間。
9. 該做一件事時,我反而去做另一件。

量表計分:第2, 5, 8題的計分方式與其他題相反,例如:「我不會這樣或極少這樣」分數為5;「我就是這樣或極常這樣」分數為1。)
將以上九題的分數加總起來,即為拖延量表的總分。

結果分析:
<=19  你屬於最底端的10%,你的座右銘是「先處理最重要的事」
20-23 你屬於最底端的10%至25%
24-31 你屬於中間的50%,是普通程度的拖延者
32-36 你屬於頂端的10%至25%
>=37     你屬於頂端的10%,「明天再說」是你的口頭禪

「最令人困擾的拖延」排行榜:
56.8% 事業 找更好的工作、要求加薪、改善績效
42.2% 健康 開始節食、治療疾病、做健康檢查、開始規律運動
35.9% 財務 繳清帳款、開始儲存退休金、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儲蓄
32.9% 教育 學習外語、完成報告、準備考試、考研究所、取得學位
29.6% 自我 學習新技能或第二專長、讀一本勵志書
24.0% 感情 向某人表白、約某人出去、終止冷戰、結束一段關係
23.5% 朋友 關心朋友、與朋友分享心事、舉辦活動讓大家聚聚
18.9% 家庭 陪伴父母、和父母聊天、和家人一起吃飯
12.1% 社區 擔任志工、奉獻時間或金錢以幫助他人
11.4% 閒暇 培養一種嗜好、出門旅行、參加社團或同好會
8.5% 精神生活 參與宗教活動、檢視自己的人生
4.1% 為人父母 花時間陪伴孩子、全家一起去度假

 

 

這篇文章 不拖延的人生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132/%e4%b8%8d%e6%8b%96%e5%bb%b6%e7%9a%84%e4%ba%ba%e7%94%9f/feed 0
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https://melodyliao.cc/197/%e7%ae%a1%e7%90%86%e4%bd%a0%e7%9a%84%e6%af%8f%e4%b8%80%e5%a4%a9%ef%bc%9a%e5%bb%ba%e7%ab%8b%e5%a5%bd%e7%bf%92%e6%85%a3%e3%80%81%e9%8d%9b%e9%8d%8a%e5%b0%88%e6%b3%a8%e5%8a%9b%e3%80%81%e7%a3%a8%e7%b7%b4 https://melodyliao.cc/197/%e7%ae%a1%e7%90%86%e4%bd%a0%e7%9a%84%e6%af%8f%e4%b8%80%e5%a4%a9%ef%bc%9a%e5%bb%ba%e7%ab%8b%e5%a5%bd%e7%bf%92%e6%85%a3%e3%80%81%e9%8d%9b%e9%8d%8a%e5%b0%88%e6%b3%a8%e5%8a%9b%e3%80%81%e7%a3%a8%e7%b7%b4#respond Sat, 17 May 2014 03:41: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4/05/17/%e7%ae%a1%e7%90%86%e4%bd%a0%e7%9a%84%e6%af%8f%e4%b8%80%e5%a4%a9%ef%bc%9a%e5%bb%ba%e7%ab%8b%e5%a5%bd%e7%bf%92%e6%85%a3%e3%80%81%e9%8d%9b%e9%8d%8a%e5%b0%88%e6%b3%a8%e5%8a%9b%e3%80%81%e7%a3%a8%e7%b7%b4/ 99U.com是「Behance」旗下的部落格平台,分享許多將創意付諸實行的作法,還曾兩度榮獲有網路奧斯卡之稱 […]

這篇文章 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99U.com是「Behance」旗下的部落格平台,分享許多將創意付諸實行的作法,還曾兩度榮獲有網路奧斯卡之稱的威比獎「最佳文化部落格」。
這本小書來自99U,收錄了20位頂尖人士的自我管理之道。告訴你如何在混亂的外在環境中建立穩固的工作模式,將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

磨練創意思維

  1. 練習不必要的創作
    用私人的創意專案來發現新的熱情、技能,或在低壓力環境下工作的方法。
  2. 如浮雲般遊蕩
    靈感卡住時,為自己的身、心留點偷閒的時間,暫時抽離目前的問題,能讓潛意識發揮功用。
  3. 一開始就定義好什麼叫完成
    在專案一開始時,就明確設定好工作完成的樣子,以控制內心的完美主義怪獸。只要達到預想的目標就停止。
  4. 拒絕自動導航
    重複是idea 之敵。試試看用非傳統、甚至古怪的方法解決問題會有什麼不同。
  5. 尋找靈感泉源
    文思枯竭時不要怪自己江郎才盡,靈感的瓶頸往往是其他問題造成的,試著找出其他問題吧。
  6. 熱愛限制
    別把限制當阻礙,把它當成好處。限制越多,越能激發創造力。


 駕馭工具

  1. 把長遠目標放在看的到的地方
    把長期目標貼在桌上,這樣你在排定每天工作順序時,才能意識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2. 注意自己的頻寬
    人的頻寬都是有限的,E-mail、FB、Line、MSN等等都會降低你的頻寬,讓你專注力變差。
  3. 時時檢查自己的行為
    試著分辨自己「有意識的行為」跟已經變成習慣的「無意識行為」。明明該做更有意義的事,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去養成的(壞?)習慣而分心。
  4. 按下重新設定鍵 Re-Set!
    養成定期拔下插頭的好習慣。將所有電子產品關掉一陣子,就像是按下心靈的重新設定鍵,讓你有另一個新的開始。
  5. 不要屏住呼吸
    注意自己的身體,有規律的深呼吸可以減少壓力。就像《真原醫》提到的,正確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呼吸時要把吐氣的時間盡量拉長,吐氣比吸氣的時間是8:2。
  6. 信任自己的想像力
    別相信科技勝於相信自己的直覺跟想像力。忙著工作很簡單,把工作做到最好很難。

找回專注力

  1. 捍衛你的創意時間
    在行事曆上預留一段不被打擾、專心工作的時間。對待自己就像對待客戶般,並且尊重這段獨處的時間。
  2. 在精神正好的時候專心工作
    一到公司不要先收email,而是先處理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專案,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越來越難控制自己,並喪失專注力。
  3. 讓進度清楚可見
    對長期專案來說,有所進展是很大的鼓舞力量。透過紀錄重要工作的進展,或寫下工作日誌,讓自己看到進步,以鼓舞士氣。
  4. 讓大腦休息
    大腦如果連續做一樣的事情太久會降低效率! 所以要交替進行具挑戰性的創意工作,或是在中間插入不需耗費心力的工作,使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我的心得

這是本輕薄短小的書,可以輕鬆看完,讓人很有成就感。書中每篇文章都提出值得我們學習的好課題,看完本書應能讓你的時間管理知識更加豐富。

可惜的是書中並無新鮮的觀點,算是偏簡單的入門書,不推薦給常閱讀此類書籍的人。而每篇作者都不相同,讓整本書的結構顯得鬆散,加上不同作者中有些重點會重複出現,只能說時間管理的真理其實就是那幾點,難在真的去實踐…。

這篇文章 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197/%e7%ae%a1%e7%90%86%e4%bd%a0%e7%9a%84%e6%af%8f%e4%b8%80%e5%a4%a9%ef%bc%9a%e5%bb%ba%e7%ab%8b%e5%a5%bd%e7%bf%92%e6%85%a3%e3%80%81%e9%8d%9b%e9%8d%8a%e5%b0%88%e6%b3%a8%e5%8a%9b%e3%80%81%e7%a3%a8%e7%b7%b4/feed 0
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創新者的基因 https://melodyliao.cc/225/%e4%ba%94%e5%80%8b%e6%8a%80%e5%b7%a7%e7%b0%a1%e5%96%ae%e5%ad%b8%e5%89%b5%e6%96%b0-the-innovators-dna%e5%89%b5%e6%96%b0%e8%80%85%e7%9a%84%e5%9f%ba%e5%9b%a0-i https://melodyliao.cc/225/%e4%ba%94%e5%80%8b%e6%8a%80%e5%b7%a7%e7%b0%a1%e5%96%ae%e5%ad%b8%e5%89%b5%e6%96%b0-the-innovators-dna%e5%89%b5%e6%96%b0%e8%80%85%e7%9a%84%e5%9f%ba%e5%9b%a0-i#respond Sun, 09 Feb 2014 08:15: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4/02/09/%e4%ba%94%e5%80%8b%e6%8a%80%e5%b7%a7%e7%b0%a1%e5%96%ae%e5%ad%b8%e5%89%b5%e6%96%b0-the-innovators-dna%e5%89%b5%e6%96%b0%e8%80%85%e7%9a%84%e5%9f%ba%e5%9b%a0-i/ 華碩董座施崇棠在官網寫著「自1989年起,從一家小公司開始經營,逐漸成長至今,成為以創新與品質而聞名的全球性企 […]

這篇文章 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創新者的基因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華碩董座施崇棠在官網寫著「自1989年起,從一家小公司開始經營,逐漸成長至今,成為以創新與品質而聞名的全球性企業」。宏碁官網上,施振榮也說「宏碁創立以來,一直以「打破人與科技的障礙」為企業理念,期望藉由不斷創新,提供消費者簡單、易用、可靠的產品…」。HTC的官網乾脆放一個分頁的叫「創新突破」,裡面秀著最新的技術跟產品。台灣企業愛談創新,但創新難,好像烏托邦裡的神話,似乎只有那些優秀的天才們擁有創新的魔法棒,平凡的我們只能仰望嘆息。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還好,研究發現創造力技巧並非與生俱來的遺傳特質,在研究了117對15-22歲的同卵/異卵雙胞胎後,發現同卵雙胞胎的智力有8成跟遺傳基因有關,但是創造力只有3成與遺傳相關

哈佛商學院的創新大師Christensen在比較500位創新者跟5000名企業高管之後,辨識出創新者有別於他人的5項技巧,稱為「創新者的5個DNA」,不論企業員工或是創業者,皆可以訓練這五個技巧,以提升創造力

一、聯想思考 Associational thinking:善於將來源各異的許多觀點聯繫起來。

二、疑問 Questioning:敢於「提出質疑」,虛懷若谷,大智若愚。

三、觀察 Observing:善於「細心的觀察思考」,瞭解和學習他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因。

四、社交 Networking:善於「人際交往」,跟背景觀點相異的人相談,尋求新點子。

五、實驗 Experimenting:善於「實驗探索」,嘗試新體驗與新構想,不受既有信念限制。

(下圖藍色部分即是創新的五個技巧)

idea

為了驗證創新的主管具有不同於一般主管的技巧,調查發現知名創業家的發現技巧位於88百分位,但執行技巧只位於56百分位;而絕大多數的大型組織高階主管的執行技巧位在80百分位,發現技巧只落在62百分位。所以優秀的創新組織最好是創新者與執行者的合作團隊。

其實組織會隨著事業生命週期的不同,有不同的組織需求,在事業初期的發現技巧非常重要,因為要產生值得發展的新事業構想,不過一但有了構想開始成長,就要投注心力在建構流程,所以有時創業家會被批評為糟糕的經理人,因為他們缺乏貫徹執行的能力,過度自信,常以直覺跟偏見來做決策。</p”>

在成熟組織中,通常由執行力高但缺乏發現技巧的傢伙來掌拓,所以大公司通常很難推出破壞性創新來獲得下一波的成長。畢竟他們在公司裡沒學到,MBA課程也沒有教你如何發現跟創新,只有教如何成為”執行”長。

創新技能1:聯想思考

創新者有別於他人之處就在於能夠將不同觀點和實踐中的相關要素聯繫起來。他們會跨越界限,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繫,將不同學科或文化中的概念聯繫起來。愛因斯坦將這一過程稱之為“組合遊戲”,並將其看做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跟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創新者更善於發現事物微觀層面的細節並將其構建成奇妙的組合,然後退而觀其全貌,從宏觀層面把握事物。

你可以通過訓練、旅行和展示來養成聯想思維習慣。百事可樂董事長兼CEO Indra Nooyi年輕時就喜好打板球和搖滾吉他,學生時代學習數學、物理和化學,攻讀MBA,獲得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碩士。在紡織業、諮詢業和能源行業,她均有過工作經歷。豐富多彩的履歷為她極具創造力的思維習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要培養聯想技能,可以嘗試「強制聯想法」- 把邏輯上無關的事物聯繫起來。或為自己組裝一個「好奇盒子」,將隨機、零散的事物置於其中並嘗試著將它們彼此聯繫起來,以訓練創造力。例如用「SCAMPER (蹦跳法)」來解決跟創造力相關的問題:將問題中的元素進行替換(S)、組合(C)、改編(A)、放大(M)、縮小(M)、修改(M)、移用(P)、排除(E)、倒轉(R)和重排(R),以此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

創新技能2:提出疑問

創新者敢於質疑,挑戰傳統真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他們總是帶著“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態度面對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採用別的方法做這件事?為什麼不具備這一特徵?為什麼之前沒有人這樣做? 不必擔心自己顯得愚笨,不懂就問。

譬如Edwin Land三歲的女兒曾問他,為什麼他給她拍攝的照片不能立即拿到?這問題引導了Land去思考是否可以研發出隨拍隨洗的相機來,這就是Polaroid相機的由來。創新者會提一些假設的問題:為什麼某事物(X)是正確的?或者提一些附加假設限制條件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做某事(Y),將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種假設的限制條件會催生出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為鼓勵團隊成員踴躍參與開放式的“問題風暴”,可以提一些“如果……那麼……”式的問題: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該如何?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提出更好的問題來;探尋提問的套路和類別,儘量提別人沒有提出過的問題來。

創新技能3:觀察

創新者善於觀察,他們關注事物運行的方式,存在哪些問題以及為什麼。他們善於觀察和學習他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乍看並無聯繫的行為中尋找到「共同的線索」。一家人在雨中擠上一輛摩托車的畫面給了印度塔塔集團董事長Ratan Tata靈感,誕生了物美價廉的塔塔汽車。塔塔集團調查人們購買摩托車的原因,以收集有利於公司推銷新型汽車的資訊。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塔塔集團將其業務拓展到了針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汽車金融、汽車保險、駕駛輔導領域。

在觀察學習時,需要特別關注人們是如何完成一項任務,然後看是否能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相關流程。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其“功能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一面”,但各個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因工作的不同而迥然有別。觀察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不同的人是如何完成一件相同的工作,尤其是那些會採用創造性的「不得已方法」解決問題的人。不得已的解決措施通常是解決某一特定棘手問題的創新性方法。

此外,特別關注購買的產品的那些人,找出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消費者購買或再次購買你的產品,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放棄你的產品,轉而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

先利用改變周圍的環境來提高觀察力,先觀察員工,再觀察消費者,然後再觀察整個企業。也可以通過分析別人創新失敗的案例來提高觀察思考技能。

創新技能4:社交

很多人社交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職涯發展空間或提高工作效率,但創新者社交的目標並不是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也不會千方百計去模仿他人,而是將社交目標投向其他領域,以獲取新資訊、學習新知識為目的。所以創新者的交往目標是能在生活和經歷面提供不同視角的人。

旅行有助於拓展視野,將諸多看待問題的視角聯繫起來,而旅居國外則更是如此。很多創新者都對宣導跨學科探討和培養創造力的論壇或事件非常感興趣,比如科技、娛樂和設計(TED)論壇。此類聚會通常人才雲集,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貫穿論壇中多個領域的一些話題。

想要獲得不同的視角,最好要多參與你所在行業外的論壇或會議,或加入某個創新交流團體。多與新認識的人共進午餐,或者邀請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現有團隊。

創新技能5:實驗

實驗並不是科學家的專利,對創新者而言,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實驗室。創新者會反覆的試驗、開發和修正理念,他們善於捕捉機遇,對某些流程或設備很好奇,會問上幾個“為什麼”,然後再動手實驗以對其進行驗證。

例如,1994年時,Amazon的 Jeff Bezos就開始思考Internet的快速發展(那時年增長率達2300%)。他研究在哪些商業領域能使充分利用網路,發揮出最大的商業潛能。在創建了Amazon後,貝佐斯便著手探索銷售創新產品(比如Kindle)的新方法。

創新者會通過至少三種方式進行實驗探索:1. 「嘗試新體驗」。他們會不斷尋求新的體驗,比如選修一門其他領域的課程;2. 「拆解產品」。他們會將東西拆解開,然後看自己是否可以在其基礎上作出改進;比如 Michael Dell就曾把自己的第一台電腦拆開來看;3. 「透過先討試驗及原型來測試構想」。他們做實驗並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或取得某一成果,他們通過沒有預定目標的實驗及其結果,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實驗跟其他幾項創新技能緊密相連。如果能提出更多好問題,善於細心觀察,向來自不同領域的人討教,那麼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就能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摸索實驗。要提高的實驗探索技能,就需要通過旅行及探索新學科/領域來打破常規。此外還需學習新技術,創建模型和嘗試模仿。通過把握事物發展的新趨勢,巧妙地將實驗探索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這篇文章 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創新者的基因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225/%e4%ba%94%e5%80%8b%e6%8a%80%e5%b7%a7%e7%b0%a1%e5%96%ae%e5%ad%b8%e5%89%b5%e6%96%b0-the-innovators-dna%e5%89%b5%e6%96%b0%e8%80%85%e7%9a%84%e5%9f%ba%e5%9b%a0-i/feed 0
學會改變 (Switch) https://melodyliao.cc/263/switch https://melodyliao.cc/263/switch#respond Thu, 31 Oct 2013 16:04: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3/10/31/%e8%ae%80%e6%9b%b8%e5%bf%83%e5%be%97-%e6%9b%b8%e6%91%98-%e6%94%b9%e8%ae%8a%ef%bc%8c%e5%a5%bd%e5%ae%b9%e6%98%93-switch/ 這是本兄弟合著的書,哥哥是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研究創意跟抉擇。弟弟是哈佛MBA,杜克大學研究員。他們各 […]

這篇文章 學會改變 (Switch)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這是本兄弟合著的書,哥哥是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研究創意跟抉擇。弟弟是哈佛MBA,杜克大學研究員。他們各有專長,一起合開顧問公司、合寫專欄。他們擅長把心理學跟組織行為學結合,上一本合著作品《創意黏力學》叫好叫座,本書中寫的改變方式,不僅適用於個人、也能應用在組織。

 

書中借用《象與騎象人》書中的比喻:我們的情感面是頭大象,理智面是坐在象上的騎象人。表面上,騎象人可以控制大象的行進方向;但實際上大象的力氣太大了,當兩者意見不合時,騎象人只能被大象拖著跑。象跟人的戰爭,最後勝出的常常是大象,不然我們怎麼會明知要減肥,卻還狂吃甜點;明明分手了,還半夜打電話去前男(女)友家 ? 騎象人靠的是意志力,而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是有限制的,所以我們想要改變,要先打動我們的大象,讓大象跟騎象人合作,再塑造一個容易改變的環境,讓大象的路途順遂不顛簸,改變才會發生。





     

 

 

 本書的重點就分為 騎象人、大象、路徑,學會這三個重點,你的改變就已經上路了!
[ 指揮騎象人]: 給予清晰明確的行動指令
[ 刺激大象 ]: 從情感面著手
[ 營造路徑 ]: 人的問題還是情境問題?

[ 指揮騎象人]
        騎象人是我們腦的理智面,也是我們跟動物不同的地方,他能夠為了未來的報酬犧牲眼前的福利。我們能夠臥薪嘗膽、懸樑刺股,都是騎象人的功勞。騎象人的優點是會分析跟思考,但當分析太難、或選項太多的時候,就容易造成決策癱瘓:例如有兩個賣果醬的分店,一個擺出24種果醬,另一個只擺出6種果醬,秀出24種果醬的賣家吸引了比較多的試吃顧客,但是到了結帳的時候,6種果醬的攤子購買機率卻高了10倍,因為擺太多果醬會讓消費者無法下決定,乾脆放棄購買。所以制定關鍵行動非常重要,如果騎象人自己都舉棋不定,大象也會感到煩躁,最後就走回老路,因為大象最熟悉的路就是現狀

    
          如何找到改變的方向呢? 找出亮點」!想像一下,當你念高中的孩子拿上圖這張成績單給你看的時候,你會先注意到什麼?  是不是數學怎麼會Fail呢? 找出亮點策略是反其道而行,注意到孩子的英文拿了A,稱讚孩子:你的英文拿A了耶,真棒,你怎麼做到的? 然後協助孩子把英文拿A的策略,應用到其他科目上

      當你的業務團隊中,有人業績無法達標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是否把大部分的心力拿來矯正那個爛業務?找出亮點是去請教超級業務員怎麼做到的,幫助其他人效法他。藉由找出亮點策略,我們可以指引騎象人,往正確的方向改變。

[ 刺激大象 ]
        大象是我們腦中像動物的部分,你家的小貓小狗腦中也有,它被食物、性、享樂主宰。它現在就要,現在就想吃、想睡覺、想偷懶。

大部分人在尋求改變的時候,容易專注在騎象人 (理智)的部份,而忽略了大象 (情感面)的需求,結果就會變成騎象人企圖拖著大象前進,但大象卻一動也不動,甚至還會往反方向走。所以真的想改變,必須兼顧兩者,讓騎象人知道去哪裡,並且讓大象願意行動。因為我們無法無時無刻用意志力去驅動自己,就像騎象人無法持續以蠻力逼大象前進。

        有個調查了百間公司、四百個員工的研究發現,想在組織中改變,必須讓員工感同身受,光靠數據是不夠的;我們過去都以為改變的發生是 “分析、思考、改變”,但事實卻是”看見、感受、改變”。例如下面那兩張香菸的圖片,哪張更能激勵你呢?  


[ 營造路徑 ]
       改變的第三個重點是外在環境。有時候問題是環境塑造的,情境變了,人的行為就不同了。好比水往低處流,下坡比上坡好走,營造出適合改變的路徑,就能幫助騎象人跟大象事半功倍。

        舉例來說:銀行受不了去提款者,總是忘記把提款卡拿走,乾脆「設計新的提款機」,讓你必須拿走提款卡,錢才會吐出來。從此你只會忘了拿錢,不會忘了拿卡…。又或是如何讓人不坐電梯改爬樓梯?  答案是把樓梯變成鋼琴,好玩又新鮮,從此爬樓梯的人上升到60%!

    

          另一個是2000年芝加哥的爆米花實驗。人們來電影院欣賞梅爾‧吉勃遜主演的動作片。入場時,工作人員給每位觀眾免費的汽水和爆米花,並請他們在電影結束後留下來,回答有關販賣部的問卷。這些觀眾不知道自己是非理性進食行為的研究對象。而這些爆米花裡頭有文章。首先,精心設計的難吃:爆好以後先放個五天,不新鮮且咬不爛,就像吃保麗龍,甚至有記性差的觀眾,忘了這是贈品,跑去要求退錢。其次,有人拿到了中桶的爆米花,有人拿到大桶的 (大到可以把一個嬰兒塞進去)。因為人人有份,所以不會有兩人分食一桶的情形。
 
       研究人員想問的是,給得多,會不會就吃得比較多?研究人員測量電影前後每桶爆米花的重量,也就是每個人吃了多少。結果令人吃驚:拿到大桶爆米花的人,比中桶的多吃了53%,相當於173大卡。所以環境常比想像中更容易影響你,所以在做事前,花時間改變系統跟環境可能更有效率。例如想減重的人,可以把碗換小,在家裡不要擺零食。



[重點整理 ] 
[指揮騎象人 ] :給予清晰明確的行動指令
1. 追隨亮點:調查現有成功案例並加以複製
2. 制定關鍵行動:別想的太廣泛,應該要思考某些特定行為
3. 指出終點:先知道改變的方向、為何改變的原因,就會容易得多        

[ 刺激大象 ] :從情感面著手
4. 找到感覺:知道並不足以造成改變,必須要產生感覺
5. 縮小改變幅度:一步步分解改變,消除大象的恐懼
6. 教育群眾:建立認同感,灌輸成長心態  

[ 營造路徑 ] :人的問題還是情境問題?
7. 調整環境:情境不同,行為跟著不同 
8. 建立習慣:當行為變成習慣之後就不再費力
9. 號召群眾:行為會傳染,想辦法讓行為蔓延 

 

 

 

Ref: 學會改變 Switch 樂金文化

這篇文章 學會改變 (Switch)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263/switch/feed 0
[書摘/心得] 撕掉勵志書/正能量/Rip it up https://melodyliao.cc/289/%e6%9b%b8%e6%91%98-%e5%bf%83%e5%be%97-%e6%92%95%e6%8e%89%e5%8b%b5%e5%bf%97%e6%9b%b8-%e6%ad%a3%e8%83%bd%e9%87%8f-rip-it-up https://melodyliao.cc/289/%e6%9b%b8%e6%91%98-%e5%bf%83%e5%be%97-%e6%92%95%e6%8e%89%e5%8b%b5%e5%bf%97%e6%9b%b8-%e6%ad%a3%e8%83%bd%e9%87%8f-rip-it-up#comments Fri, 29 Mar 2013 17:07: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3/03/29/%e6%9b%b8%e6%91%98-%e5%bf%83%e5%be%97-%e6%92%95%e6%8e%89%e5%8b%b5%e5%bf%97%e6%9b%b8-%e6%ad%a3%e8%83%bd%e9%87%8f-rip-it-up/ 作者:Richard Wiseman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2013年09月03日 繁體中文   […]

這篇文章 [書摘/心得] 撕掉勵志書/正能量/Rip it up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作者:Richard Wiseman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2013年09月03日
繁體中文  ISBN:9789865956561

正能量︰堅持正能量 人生不畏懼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2012年08月01日
簡體中文  ISBN:9787540456825


最近”正能量“這個詞在大陸很火,我好奇了好一陣子,終於趁這次出差到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回台灣的路上剛好看完。 作者的FB介紹自己是 “Psychologist, magician, and author”,取得心理學學位後,到愛丁堡大學的凱斯勒超心理學研究中心念博士學位,研究算命師和靈媒,花了二十幾年探索超自然心理,對超自然現象發表過五十幾篇論文。他的twitter跟YouTube頻道都有很多粉絲,號稱「最多人追蹤」的科學家。台灣也出了好幾本他的書:《怪咖心理學》、《心理學家教你59秒變A咖》等等,但不知為何《正能量》台灣沒有出版….
(2013/9/10 update 今天逛書店看到這本書,原來是Rip it up出繁體版了,看看上面圖片比較三個國家不同封面,真是別有趣味啊!)

 
書中導言是這樣解釋正能量的:  以真空能量為零,能量大於真空的物質為正,能量低於真空的物質為負。所以正能量是一切給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有講跟沒講一樣)。其實貫串本書的主軸是  “行動”改變性格與情緒,你因為微笑而快樂,不是快樂才微笑。  (actions are the quickest, easiest and most powerful way to instantly change how you think and feel.)  這個觀念跟之前blog中的兩篇文章都有相關,你的自我認同外在姿勢決定你的行為跟結果
         書中有很多章節,如何快樂、愛情秘訣、對抗負面情緒、增強意志力、變得自信。每一部分作者都提出心理學研究的證據說明 我們的身體行為/反應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我們一直都以為,我們是因為害怕所以逃離、因為焦慮所以出汗,但是研究告訴我們,其實行為跟情緒是互相影響的,這個主張就是表現原理— 你表現快樂,就能獲得快樂;走路大踏步的人比拖著腳走路的人快樂;當人們流暢地運動時也比直線運動時快樂。

表現原理也能用在愛情?! 心理學實驗證明,心跳速度和吸引力是成正比的。當男人(或女人)心跳加速的時候,更容易覺得旁邊的異性有吸引力。所以若要約會成功,不要到鄉間漫步或去Starbucks喝咖啡,而是要去看恐怖電影或是坐雲霄飛車 (沒想到老梗原來是真的!)  


撕掉勵志書
看”恐怖片”增加約會成功率!

          失戀時候也同樣有用!  常聽人說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人在被拒絕後反而更加迷戀對方,都跟表現原理有關。 原因是當人們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他們會變得沮喪生氣;而在愛情裡,沮喪跟生氣的心理信號會被誤認是”愛情的證據”,結果愛情越不順利就覺得自己越愛對方。所以爸媽越阻止小孩跟某人在一起,結果小孩愛的更激烈,最慘莫過千古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AIDA” 、”‘梁祝”….

那沮喪的時候呢? 利用表現原理擺脫不良情緒的方法就是行動,開始做一些會讓你真正開心的事,譬如出去看電影、散散步、跟朋友出去玩;千萬不要待在家裡搞自閉、打電動、睡覺或是吃垃圾食物,這些行為反而會啟動負向循環…


          書中還有一章介紹意志力,這部分有三個重點: “獎勵是一種負面能量”、 “小改變帶來大影響” 、”推拉遊戲”。

  1.  “獎勵是一種負面能量”:  記得湯姆歷險記裡面Tom是如何騙其他小孩塗油漆的嗎? Tom完美的打了一場心理戰,因為小朋友們心裡想著   “別人想讓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所以才會付我錢,如果他們沒有付我錢,這件事肯定很好玩(或很有意義)” 。  如果是因為獎勵才做事,等到獎勵沒了,動力也就消失無蹤
  2. “小改變帶來大影響”: 這個原理商家用的很多,例如旅館業者會打出超低價吸引顧客來訂房,等到來訂房的時候再告訴他們廉價房沒了,讓顧客摸摸鼻子訂比較高價的房間。書中介紹的這個實驗也很有趣: 實驗A-  實驗人員直接邀請路邊的女性喝咖啡。實驗B- 實驗人員在邀請女性喝咖啡之前,先跟她問路或是借打火機。結果小小變化造成大大不同,實驗A的成功率是20%,實驗B則是60%。
  3. “推拉遊戲”:  研究顯示,將一個物品推開(表現得彷彿你不喜歡它),會使你厭惡這個物品,負面情緒堆積;而將一個物品拉到你身邊 (表現得彷彿你喜歡它),會使你喜歡這個物品,正面情緒凸顯。所以下次看到巧克力餅乾的時候,把他推開;當你去客戶那邊推銷東西的時候,把東西放遠一點,讓他們把東西拿到自己面前。
把工作變成遊戲吧!

 
        最後一章作者教我們用正能量改造自己。根據常識我們會認為 “外向的性格”導致”外向的行為”,但根據表現原理,實際情況是”外向的行為”導致”外向的性格”。所以透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你可以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同樣的原理也適用在裝扮上,穿著西裝會讓我們看起來、或是感覺起來像成功商業人士;若穿著花襯衫則顯得比較活潑有創造力。

       有個實驗是這麼做的,讓男性穿著”消防隊制服”或”便服”去跟路邊的女生要電話,結果穿便服的男性成功率是8%,穿消防隊制服的成功率立馬升到22%。還有一個研究更妙,現實生活中高個子比矮個子來的有自信,那”魔獸世界”中呢? 研究了 76000個玩家的數據之後,結果證明在角色扮演的線上遊戲中“巨魔跟獸人” 比 “侏儒跟地精”玩得更好,自信心也高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實驗是科學家蘭格在1979年做的。他帶一批70多歲的男性到波士頓的島上參加為期一周的懷舊活動,並測試他們的體能、視力、記憶力等。蘭格將實驗組跟對照組安排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居住,實驗組住在一個回到過去(1959年)的虛擬環境,播放當時的音樂、電影、新聞,並要求他們關於過去的對話都要使用現在式。對照組則是活在現代,回憶1959年的自己。幾天後,體驗時光穿梭的實驗組走路更快、更有自信,並且有60%的人智力測驗結果提高;而對照組只有40%的人智力測驗結果提高。 還有實驗研究是否待在年輕人身邊可以保持年輕,結果證明晚年生子的婦女預期壽命比其他女性長。另一個研究則發現年紀差4歲以上的的夫妻,年輕的伴侶壽命比年老的一方短。
結果就像蕭伯納說的 “我們不因年老而停止玩樂,我們因停止玩樂而變老。”

 看完書之後我的結論:  假裝成你想要變成的人,久而久之你就會美夢成真! 

作者照片,from 他的官網
















**用身體改變腦的10個快速方法**

  1. 行動力: 推拉法- 遇到甜品或點心的時候把它推向遠方,假裝你不喜歡他
  2. 節食: 用非慣用手吃飯,讓吃飯變得困難
  3. 意志力: 繃緊肌肉會增加你的意志力,下次當你需要拒絕一個奶油蛋糕時,握緊拳頭,或是在手中緊握一枝筆
  4. 毅力: 身體坐直、交叉雙臂,用電腦時確保你的顯示器略高於你的視線讓你可以坐直。
  5. 自信心: 擺出強有力的姿勢,如果你是坐著的,就往後倚、目視高處並將雙手交疊。
  6. 拖延: 假裝你想要做那個工作,花一點點時間開始做,例如先開始5分鐘,然後你就會不自覺的想要繼續做下去。
  7. 創造力: 如果你想要想出新主意,你就要用”新”的方式動起來。花點時間在屋子裡來回走動,確保你的路線盡量曲折蜿蜒。如果這還不夠,嘗試畫畫、雕刻、表現得自己很有藝術氣息。
  8. 勸導: 讓別人點頭。如果你想要人們同意你的觀點,在講述的時候輕輕點頭,對方會重複你的動作,然後不知不覺就被你的想法吸引了。
  9. 談判: 熱茶和柔軟的沙發。當人和別人建立關係時,會覺得身體發熱。所以給他們一杯熱茶還有柔軟沙發,會讓他們的心也柔軟起來。
  10. 罪惡感: 想消除罪惡感,洗洗手或是沖個澡吧,消毒劑也很有用的.. (怎麼有恐怖片的Feel..)
作者 (作者官方網站) 還會變魔術喔,可以看看這本書的介紹影片,拍的不錯! 

這篇文章 [書摘/心得] 撕掉勵志書/正能量/Rip it up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289/%e6%9b%b8%e6%91%98-%e5%bf%83%e5%be%97-%e6%92%95%e6%8e%89%e5%8b%b5%e5%bf%97%e6%9b%b8-%e6%ad%a3%e8%83%bd%e9%87%8f-rip-it-up/feed 2
輕鬆駕馭意志力(自控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 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comments Sun, 23 Sep 2012 00:27: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2/09/23/%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 光看到美麗的作者,把書讀完的意志力就增加不少! 她擁有史丹佛心理博士學位、在史丹佛教授意志力課程,還是專業Yo […]

這篇文章 輕鬆駕馭意志力(自控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光看到美麗的作者,把書讀完的意志力就增加不少! 她擁有史丹佛心理博士學位、在史丹佛教授意志力課程,還是專業Yoga老師,興趣是教導別人如何快樂健康的生活。本書是很實用的科普書,介紹腦神經和心理學的實驗,讓讀者了解腦的運作方式,並導正我們對”意志力”的迷思,更有技巧的使用大腦。

我們常聽到的內分泌激素多巴胺(Dopamine)並不會讓人快樂 (雖然少了它會引發憂鬱症),它是腦中的「慾望中心」 而非「快樂中心」;它會讓我們對事情充滿期待跟興奮感,卻不會讓我們真正感到快樂。我們會對打電動、談戀愛、賭博、菸酒、甜食上癮,就是多巴胺在搞鬼。如果我們了解到追求多巴胺不但無關快樂,還會產生焦慮,我們就會在伸手拿巧克力之前,好好斟酌一下了!

意志力的三種表現:我要去做、我不去做、我真正想做

意志力的來源是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區」,它會引領你做出「相對困難的抉擇」,例如「放下巧克力」。它分成三個部分:「我要去做、我不去做、我真正想做」。 和「前額葉皮質區」相對的是「衝動區」,它只想立刻滿足原始衝動,而不願忍耐來獲取長期的報酬。

「衝動區」並非不好,人若失去「衝動區」的功能會變得憂鬱、無法感受恐懼….。所以,提升自制力不是要和「衝動區」對抗,而是要妥善利用自制和衝動這兩種思維方式,避免它們起衝突。

藉由「提高自我覺察」,我們就能避免自己在無意識下做出決定,我們若能察覺自己的每個衝動,就能真正的選擇想要的行為。提升意志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花五分鐘進行冥想練習(最簡單的是閉上眼睛坐好,想辦法專注在呼吸,要是分心了,就再把心思放回呼吸上,持續五分鐘)。

身體裡的意志力本能 Fight! Flight! or Stop??

自制力與我們的生理機能密切相關。當我們受到外在威脅的時候,腎上腺素會分泌壓力賀爾蒙來啟動「戰逃反應」。此時交感神經開始作用、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氧氣跟能量來對抗外界危險,產生的副作用是抑制到掌管意志力的「前額葉皮質區」,讓我們變的衝動。所以壓力是自制力的大敵,不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睡眠不足、飲食不當、從不運動)也會減低我們的自制力。作者推薦的解決之道是:

  1. 練習放鬆、冥想-> 啟動副交感神經來幫助我們放鬆跟復原
  2. 練習深呼吸(每分鐘呼吸四次) ->活化前額葉皮質區
  3. 運動、充足睡眠

為什麼人會累到無力抗拒?

 意志力是有限的!  無論是不喝珍奶、熬夜打報告….,意志力都來自同一個源頭,所以會漸漸耗盡。我們月是努力發揮自制力,反而更容易喪失它! 所以一整天沒吸菸的癮君子,晚上狂吃冰淇淋的機率大增;努力節食的人會容易外遇;女生在高三考指考的時期都特別胖。

人在飢餓的時候,大腦會覺得資源不足因而偏好選擇短期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節食的人反而自制力更低。好的飲食方式是”低胰島素飲食”,它能幫助穩定血糖值。

diet

雖然人的意志力有限,但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訓練。不論在任何小事上持續使用自制力,都能鍛鍊你的意志力八塊肌,例如:

  1. 強化「我不去做」的意志力:練習不要對前面那台白癡的車按喇叭、生氣的時候不抱怨。
  2. 強化「我要去做」的意志力:每天爬樓梯上班、睡前做30下仰臥起坐
  3. 強化「自我監測」的能力:確實記錄小細節,譬如每天記帳、記錄飲食、紀錄時間用到哪裡去。

為什麼善行成了放縱自我的許可證?

人很容易把自我放縱視為善行的最佳報酬。我表現得那麼好,應該享受一下。」這種「因為你值得」的感覺,常常成為墮落的理由,使我們忘記真正的目標,屈服在誘惑之下。研究發現,光是「考慮」捐錢給慈善機構,就會提高購物犒賞自己的欲望。

大多數人都以為,工作上的進度會鼓勵我們再往前走,但是No,我們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進步就鬆懈。所以提升意志力的方法是,不斷提醒自己拒絕誘惑的原因,忘記剛剛做過的好行為,把重點放在想達成的目標上。

為什麼人們錯把渴望當成快樂?

大腦透過多巴胺來創造欲望、激發行動,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多巴胺給誘惑,跑去打電動、上臉書、吃甜點,之後反而覺得挫敗。所以當面臨誘惑時,要提醒自己多巴胺帶來的是渴望,不能帶來快樂。

為什麼壞心情會導致我們向誘惑投降?

實驗證明,大腦在我們心情差的時候最容易受到誘惑。這其實是大腦的救援任務,人在壓力下,大腦會走向它認為快樂的事物,使誘惑變得更加誘人。但其實有效的紓壓策略跟多巴胺無關,包括運動、與親友相聚、按摩、散步、需要創意的嗜好等。

「罪惡感」會讓意志力更低落!

「管他的效應」是意志力的敵人,這個詞是Polivy和Herman所創,用來描述放縱 -> 後悔 -> 更放縱的循環。研究人員注意到,許多節食者對一時的破戒都感覺很糟,哪怕只是咬了一口蛋糕,都讓人覺得整個節食計畫都毀了。但節食者並不會停止飲食,而是說:「管他的,反正計畫已經搞砸了,乾脆全部吃掉。」
擺脫「管他的效應」的方法,是在失敗的時候原諒自己。這跟一般人的直覺不同,我們總覺得嚴以律己才能進步,但其實自我批判會減低自制力,自我鼓勵才能產生動機增加責任感。

另外在進行意志力挑戰之前,我們可以做好想像力的演練:

  1. 想好可能會在什麼情況犯錯
  2. 想好遠離誘惑的計畫,並想像自己正在執行它
  3. 成功的畫面

為什麼人會為了眼前滿足而出賣未來?

你是否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比現在更有時間、意志更堅定,所以現在這些惱人的難題,留給未來的自己去做最適合?這是普遍的錯誤心態:我們把未來的自己當成了陌生人。簡單的建議是: 在我們想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最佳報酬時,請想像未來的自己獲得長期報酬的畫面,問現在的自己是否想要放棄這個未來的報酬?

為什麼意志力會互相感染?

我們都自認為懂得獨立思考,然而我們內心深處卻想跟大家一樣。這種感染是雙向的,我們會感染到自制力,也會感染到自我放縱,只不過我們似乎特別容易感染到誘惑。例如要求家戶節能省電,最有效的訴求不是「愛地球」,而是「你的鄰居都在這樣做」。作者建議方法如下:

  1. 在需要意志力的時候,想想你那個意志超群的朋友或偶像,如果是他會怎麼做?
  2. 號召朋友組成社團,利用互相監督的力量來挑戰意志力。

意志力的極限→過於壓抑會造成反彈

愈想入睡,反而愈難睡得著;強制節食,反而成天都想吃;愈想保密,愈容易洩密。壓抑想法和情緒,會出現矛盾反彈效應。就像是求職時愈想讓面試官留下好印象,就愈可能脫口說出不得體的話。或是像羅密歐跟茱麗葉,被父母反對的愛情都會更加難分難捨。

怎麼做?

  1. 面對誘惑的我們要知道,一旦放棄控制渴望,它們反而不再控制你。所以在渴望來臨時,接納它,觀察這個渴望是怎麼影響你的身體,靜靜等待渴望的海浪退去,而不是企圖控制它(感覺好有禪意,我腦中出現了派大星衝浪巧克力海的畫面….)。
  2. 把「我不去做」改成「我要去做」: 例如「我不要遲到」,改成「我要早5分鐘到」;「我不要吃洋芋片」改成「我要先多吃一點水果」。

輕鬆駕馭意志力

相關著作
輕鬆駕馭壓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成長課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這篇文章 輕鬆駕馭意志力(自控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feed 3
[摘要]與時間有約 ─ 全方位資源管理+時間管理 https://melodyliao.cc/313/%e6%9b%b8%e6%91%98-%e8%88%87%e6%99%82%e9%96%93%e6%9c%89%e7%b4%84%ef%bc%9a%e5%85%a8%e6%96%b9%e4%bd%8d%e8%b3%87%e6%ba%90%e7%ae%a1%e7%90%86 https://melodyliao.cc/313/%e6%9b%b8%e6%91%98-%e8%88%87%e6%99%82%e9%96%93%e6%9c%89%e7%b4%84%ef%bc%9a%e5%85%a8%e6%96%b9%e4%bd%8d%e8%b3%87%e6%ba%90%e7%ae%a1%e7%90%86#respond Sat, 18 Aug 2012 14:52: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2/08/18/%e6%9b%b8%e6%91%98-%e8%88%87%e6%99%82%e9%96%93%e6%9c%89%e7%b4%84%ef%bc%9a%e5%85%a8%e6%96%b9%e4%bd%8d%e8%b3%87%e6%ba%90%e7%ae%a1%e7%90%86/ 為了做好時間管理,我們用了行事曆、便條紙、筆記本、google行事曆等各種工具來幫忙,試圖做更多的事情,更有效 […]

這篇文章 [摘要]與時間有約 ─ 全方位資源管理+時間管理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為了做好時間管理,我們用了行事曆、便條紙、筆記本、google行事曆等各種工具來幫忙,試圖做更多的事情,更有效率。短期內似乎有所幫助,但我們最終還是陷入時間不夠的痛苦中,為什麼呢?

史蒂芬柯維指出,這些時間管理工具的目的是講求「效率」,把重點放在「急迫性」,想達到的目標大多是功成名就,有時還會忽略健康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所以,無法為我們創造出高品質的生活。

解決之道,是了解「時間管理有其限制」,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工具,而是「羅盤」來引領人生的方向。我們不需要斤斤計較花了多少時間、做了多少件事,只要朝著羅盤前進,無論快慢,都會朝著真正有意義的目標移動,也會過著真正想要的生活。

做好時間管理,首先得區分「要事」跟「急事」

試著將你日常生活會做的工作跟瑣事,以重要跟緊急兩個向度,分成四個象限。
大多數人都會把時間花在I及III象限,忙得焦頭爛額後,不得不把最終的精力花在IV象限(滑手機、追劇、打電動)以獲得短暫的放鬆,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身心靈的空虛 耗損。
I、II象限都很重要,只有III常常騙走我們的時間!
我們要盡量練習分辨,何者是真正重要的工作,把時間從 III 挪到 II,並避免浪費在 IV上面。

急迫 不急迫
重要 I

緊急狀況

迫切的問題

要在期限內完成的工作、會議、計畫

II

準備工作

預防措施

價值觀的澄清

長期規劃

建立人際關係

必要的休閒

增進自己能力

不重要 III

干擾、電話

某些EMAIL 、報告

不重要的會議

許多迫在眉睫的急事

符合別人期望的事

IV

浪費時間的事

瞎掰閒聊

過多的電視、網路

逃避現實的活動

 

如何規劃時間?

學會上述原則之後,在每個禮拜開始前,花30分鐘來規劃下星期的活動。
而不是每天想到什麼做什麼,才能過更有架構的生活。

步驟1: 與使命連結

要先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再開始做計畫。
寫下3個對自己最重要的事:人生意義何在?你希望成為甚麼? 完成甚麼? 你的長期目標?你一生希望有的貢獻?
你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只剩下半年可以活,你想做什麼?你想怎麼過?

步驟2: 認清角色

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寫下你人生中扮演的各種角色
例如: 女兒/姊姊/學生/打工的工讀生/義工
例如: 母親/妻子/心理師/女兒/作家

步驟3: 設定目標

思考在剛剛那些角色裡,下周可以做哪件最重要的事情以產生最大的效果?
每一周時間有限,最好把範圍限定在1-2個最重要的目標就好,也不要把每個角色都設定目標
目標寫好後思考下列問題:

  • 如果我在下星期完成這些目標會有甚麼結果?
  • 我對自己的生活會有甚麼不同的感受?
  • 如果我只完成部分目標,結果又如何?
  • 會對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嗎?
  • 如果我持續每周這麼做,會有甚麼結果,會比現在過得更好嗎?

步驟4: 做好周計畫

一周目標怎麼訂?

  • 必須是你最關切的事,通常屬於第二象限 (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 周目標反映你的基本需求跟能力,要在自己就能完成的範圍內
  • 不要訂定太難的目標,最好有個七成把握。
  • 設定目標後,將最重要的事情優先放進行事曆中

安排周行事曆時可採用「30/10法則」:

  • 每周花30分鐘將重要的事情填入行事曆中,再安排其他次要的事項。
  • 每天花10分鐘安排隔天的重要事情。
  • 排計劃時要留白。
  • 寫完後思考,你喜歡這樣的一週嗎?如果都達成了,會有什麼感覺?

步驟5: 每天的實踐

每天第一件事是花時間看看今日行程,把最重要的事標示出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

步驟6: 行動後的評估

在行動之後,記得要要評估成果,藉著每一週的練習,我們會越來越有覺察力,能夠看清「抉擇」與「行為」交互的結果,改善目標跟行動的方向。

譬如可以想想上禮拜做了哪些事,:

  • 我達成了甚麼目標? 有什麼力量幫助我達成這些目標?
  • 哪些沒有達成? 為什麼?
  • 我遇到哪些挑戰? 我如何克服?
  • 我是否太專注於這些目標而忽略了其他機會?
  • 我如何使不同的目標/角色間產生互補?

在每三個月到半年評估一下成果,問自己

  • 在目標的設定與達成上,有沒有特定的模式?重複的行為?導致失敗/成功?
  • 我的目標是否實際?容易達成嗎?有挑戰性嗎?
  • 是什麼讓我一直無法達成目標? 哪邊可以再改進?
  • 我是否有一些不實際的期待?對自己太嚴苛?對時間規劃太密集?如何修正?


First Things First:TO LIVE, TO LOVE, TO LEARN, TO LEAVE A LEGACY
作者:Stephen R. Covey,A. Roger Merill,Rebecca R. Merill
出版社:天下文化

史蒂芬柯維的其他著作:

這篇文章 [摘要]與時間有約 ─ 全方位資源管理+時間管理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313/%e6%9b%b8%e6%91%98-%e8%88%87%e6%99%82%e9%96%93%e6%9c%89%e7%b4%84%ef%bc%9a%e5%85%a8%e6%96%b9%e4%bd%8d%e8%b3%87%e6%ba%90%e7%ae%a1%e7%90%86/feed 0
[書摘] 誰說重要的事不能明天做 https://melodyliao.cc/316/%e6%9b%b8%e6%91%98-%e8%aa%b0%e8%aa%aa%e9%87%8d%e8%a6%81%e7%9a%84%e4%ba%8b%e4%b8%8d%e8%83%bd%e6%98%8e%e5%a4%a9%e5%81%9a https://melodyliao.cc/316/%e6%9b%b8%e6%91%98-%e8%aa%b0%e8%aa%aa%e9%87%8d%e8%a6%81%e7%9a%84%e4%ba%8b%e4%b8%8d%e8%83%bd%e6%98%8e%e5%a4%a9%e5%81%9a#respond Fri, 03 Aug 2012 15:48: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2/08/03/%e6%9b%b8%e6%91%98-%e8%aa%b0%e8%aa%aa%e9%87%8d%e8%a6%81%e7%9a%84%e4%ba%8b%e4%b8%8d%e8%83%bd%e6%98%8e%e5%a4%a9%e5%81%9a/ 哈! 這又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這種書已經那麼多了,難道還有新梗可寫??   如果本書只能挑一個重點, […]

這篇文章 [書摘] 誰說重要的事不能明天做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誰說重要事不能明天做!:先做、慢做,或者不做的做事訣竅

哈! 這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這種書已經那麼多了,難道還有新梗可寫??  
如果本書只能挑一個重點,我會選 “封閉清單” ,!  一直飽受時間不夠之苦的我,兩年前在書店翻到此書就立馬買了,但又因為時間不夠,一直沒有認真看完 (看來我的確有時間管理障礙)… …最近不小心翻到本書,有種”驀然回首,這書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所以決定好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你是下面圖中的哪一種人呢? 是常常被雜事所擾的瞎忙族,還是能專心做完最重要的事,善用永遠不夠的時間呢?

其實這本書跟GTD (參看 “搞定“)的時間管理方法有點像,但是是簡單版的,像我就一直學不會GTD。本書有三個重點- 列清單 破心防 管專案

列清單:善用封閉式清單以避免 “過度承諾”,封閉清單的重點是不能再增加內容,不像傳統的開放式清單會一直有新的工作進來讓人分心又挫折

  1. 買一本工作日誌,把所有要做的新工作都寫下來
  2. 將緊急工作分三類 :立即做,今天做,明天做 ;然後除非今天不做會有嚴重後果,否則明天再做。將所有待做工作分類,待明天整批處理同類型的工作。
  3. 每天列出 To Do List Will Do List,而且一定要完成它。
  4. 每天的Will Do List包含下列幾種封閉清單類別,這些分類的目的是要整批處理同性質的工作以增進效率
    • 當務之急
    • Email/Voice Mail
    • 紙本文件
    • 可以一舉完成的工作
    • 日常例行任務
  5. 除了封閉清單的工作之外,若臨時有今天該做的事,也要把它寫在封閉清單,有時間再做。
  6. 工作事項沒有先後順序,只要能完成就好 

(簡單說明,就是每天一早起床後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確定好,寫成一張will do list。如果有額外的工作出現,先區分它有多緊急 (立即做/今天做/明天做),除非今天一定得做,不然都留到明天再做,而且是同類的事情一起做)

破心防:如何突破自己內心對惱人任務的抗拒 ?

  1. 每天記錄你是否完成”Will Do List”  ,完成+1,沒完成-1,每個月結算你的分數。
  2. 明定休息時段,還有預訂工作結束的期限。
  3. 讓理性腦欺騙你的反應腦: 例如告訴自己 “我現在沒有要寫作業,我只是要打開電腦”,”我現在沒有要整理房間,我只是要把梳子擺到抽屜裡” 。


管專案

  1. 專案有兩種: “持續性專案”&”組織性專案”
  2. “持續性專案”: 例如念英文、學樂器、運動等。作者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明定此類工作的時間,然後養成 “每天做” 的習慣。
  3. “組織性專案”: 這是由一連串任務構成的專案,先將它們分割成小的任務,然後一項項擺進你的工作日誌中。
  4. 先做最不緊急的專案。(杜拉克也說過,決勝點都是在那些 “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上)

時間管理七大秘訣

  1. 願景明確: 時時自問自己想要達到甚麼目標?
  2.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成功的人不是因為做得不夠,而是做太多不同的事)
  3. 少而勤 (每天做一點而不是最後一天再來趕工)
  4. 界定限制 (限制你工作的時間,反而更專注)
  5. 封閉清單: 新工作會一直蜂擁而至,隔離它們,確定今天要做的事情之後就不要增加
  6. 降低隨機因素 “減少干擾”
  7. 把興趣化為承諾 (我想要成為一個作家  –> 承諾每天寫一篇文章)
結論 工作效率= 創意 * 秩序。
以下check list可以提醒你需要注意的項目:

  1. 我每天會擬定一份 Will Do List
  2. 我決定每天完成我的  Will Do List
  3. 我將每一件我做了,但不存在於 List上的額外工作記錄下來
  4. 如果我一連三天以上都沒能完成 Will Do List,我會對我的工作展開稽核行動,檢視 1.我的工作是否過多? 2. 是否欠缺效率? 3.可利用的時間過少?
  5. 我將EMAIL集中,第二天一併處理完畢
  6. 我將紙本文件集中,第二天一併處理完畢
  7. 我將voice mail集中,  第二天一併處理完畢
  8. 我將工作任務集中,第二天一併處理完畢
  9. 我有一本工作日誌,我將工作任務記在裡面,供第二天或之後採取行動
  10. Will Do List上面列的第一個工作事項,就是我的當務之急
  11. 我將當務之急做成清單,清單排列順序=採取行動的順序

如何?  要把買這本書放到Will Do List 了嗎? 

這篇文章 [書摘] 誰說重要的事不能明天做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316/%e6%9b%b8%e6%91%98-%e8%aa%b0%e8%aa%aa%e9%87%8d%e8%a6%81%e7%9a%84%e4%ba%8b%e4%b8%8d%e8%83%bd%e6%98%8e%e5%a4%a9%e5%81%9a/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