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 – MelodyLiao https://melodyliao.cc 廖偉玲心理師 Mon, 15 Jul 2024 06:07:18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4.5 https://melodyliao.cc/wp-content/uploads/2019/01/cropped-Melody-logo-432-32x32.jpg 親密關係 – MelodyLiao https://melodyliao.cc 32 32 我們為何不愛了? https://melodyliao.cc/10351/%e6%88%91%e5%80%91%e7%82%ba%e4%bd%95%e4%b8%8d%e6%84%9b%e4%ba%86%ef%bc%9f Mon, 15 Jul 2024 06:07:18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0351 我們為何不愛了?不像教科書更像短篇小說,讓我想到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小說,但特別的是專門描述親密關係的困難。它分 […]

這篇文章 我們為何不愛了?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我們為何不愛了?不像教科書更像短篇小說,讓我想到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小說,但特別的是專門描述親密關係的困難。它分為13個短篇來描述不同的伴侶,裡面的故事並不全是happy ending,有些伴侶中斷諮商,有些離婚了,當然也有人成功的面對課題,變得更完整。

這部分我感覺滿真實,心理師只是陪伴他們一小段時間的人,並沒有魔法,讓每個人都實現他的夢想目標,也不是每對伴侶都準備好做深度的諮商。

如果你對兩性相處有興趣,或考慮做伴侶諮商,可以看這本書了解伴侶諮商,還有精神分析學派對個人潛意識影響伴侶關係的觀點。作者認為,伴侶治療的目標是尋求真相,但不是要控制真相,目標是在伴侶之間逐漸呈現某些事情的過程,促成發現跟理解,甚至轉變。治療師的工作是把個案在會談室隨意表露的想法、行為跟事件連結起來,幫助理解個案的內心世界,也理解影響行為的潛意識。 

分享裡面的兩段內容,慣性劈腿的男性,跟愛不對人的女性。

 

一、總是愛不對人

像童話中公主那樣貌美的金髮女人,交往的每個男人不是同性戀就是已婚,戀情常常以分手告終。她總是對不適合的人感到興奮,但與對方約會幾次後,就會發現對方不是太急切,就是被突然甩掉。

作者認為總是愛不對人與運氣無關。每次都難以建立認真的關係,可能是被和命運同樣神秘的事情給影響,那就是「潛意識」,讓人總是會受到「某些人」的吸引。

 

精神分析理論跟作者的臨床經驗,證實了這點:
「我們在童年時期被照顧、對待、關愛跟培育的方式塑造了我們,孩子會觀察父母在一起的方式,目睹他們怎麼對待彼此。這影響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感受,決定了我們的安全感、也學到家人保護自己方式。我們把這些童年學到的事情,帶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

 

總是遇人不淑的個案,爸爸有過三任妻子,在父母離婚的時候才11歲,她感覺到爸爸是因為外遇的女人而離開自己,背叛媽媽時,也背叛了自己。她回憶童年時爸爸常常帶她出去兜風,接著就把她留在車子裡面,直到天黑才回來,回家前才帶她去買玩具或衣服。現在的她知道,當她在車子裡等爸爸時,爸爸是在跟外遇對象偷情。

 

和父親相處的經驗,讓她覺得自己跟父親的關係很不穩定,父親總因為工作或情人而忽略自己,她從未有過真正的安全感。此外,她的媽媽很喜歡干涉女兒,沒有界限,即使女兒成年了,也不願意放手,甚至會跟著女兒去朋友間的旅行。這種沒有自己空間的感受,讓她在親密關係中,常常覺得和男人走得太近會感到窒息。

 

她在愛情中的倒霉,只是反映了自己對承諾的不確定感,以及是否讓對象進入內心的深層矛盾。

 

二、慣性腿的花花公子

 

他有一個交往三年的伴侶,卻又和另外兩個女人牽扯不清,他的伴侶從沒少於兩個。作者認為,人們會劈腿的原因很多,通常是伴侶之間出了問題,劈腿反映出伴侶無法一起解決的問題。不過這個花花公子的劈腿,跟另一半無關,是他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有障礙。

 

他的父母在嬰兒時期就離婚了,在他5歲的時候各自再婚,他的周圍都是同父異母的弟弟跟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從小就花很多時間奔波生父生母的家。8歲開始被送去唸寄宿學校,他從來沒有真正覺得自己歸屬在哪個地方。

 

他11歲的時候,本來要跟生母繼父一起過聖誕節,但因為他同母異父的嬰兒弟弟生病了,他的生父只好在聖誕夜當晚接他回家。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在開禮物,(老外都是第二天早上才在聖誕樹前面拆禮物),但他的禮物放在生母家,只好眼睜睜看著其他兄弟姐妹拆禮物,自己卻沒有任何的禮物!

 

他的兒時記憶裡,充滿了被排除在外與不受照顧的痛苦經驗。他的父母更關注自己跟新的家庭,他就像皮球一樣被父母踢來踢去。幼時的他沒辦法應對這些痛苦跟被拒絕的感覺,只好在內心建構一個堡壘,把所有人隔絕在外。

 

成年的他不想需要任何人,害怕伴侶讓他失望,所以一次交好幾個女朋友,隨時有備胎就不怕被排除在外。他跟所有的女人保持距離,用欲擒故縱的方式,讓女人需要他,但他可以自由來去。

 

作者認為,怕被排斥是一種常見的經歷,我們在童年時就會意識到父母並不專屬於自己!我們的父母屬於對方,也會跟其他手足玩,甚至偏愛其他手足,並不完全忠於我們,這是多麼嚴重的背叛啊!但幼童需要依賴父母才能生存,被排斥會帶來生存恐懼。對很多人來說,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會讓早年的恐懼復活,「成人依賴」和「嬰兒依賴」之間有所混淆,混淆激發了對求生的深層恐懼,讓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防禦自己,避免感到依賴跟脆弱。

 

作者引用知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妮考特:「當我們在嬰兒時期發生創傷事件時,不可能理解跟處理這樣子的經歷,嬰兒沒有辦法反應跟理解跟創傷相關的感受,所以就會把這些感受帶到成年期。」

 

我在上Gilligan老師的課時,老師常會問在場所有同學,誰認為自己是親密關係的專家?多年來我沒看過有人膽敢舉手,親密關係就是這麼的不容易!而且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挑戰,即使身為心理師,受了這麼多訓練,我也還是會驚覺自己把父母的溝通樣貌/價值觀,帶到現在的家庭當中。在做伴侶諮商工作的時候,我也得時刻注意,不能混淆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跟自己的價值觀,而比較認同伴侶中的其中一方,這會讓伴侶諮商難以進行下去。

 

我覺得伴侶諮商跟個人諮商很不一樣,但同樣都很有意思。希望在親密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在伴侶的眼中看到自己的美好,也欣賞另一半的美好。

 

參考資料:我們為何不愛了

Photo by Milan Popovic on Unsplash

親密關係測驗、更多心理學相關文章,請關注
❤網站:meetype.com

❤IG & FB: @meetype.tw

❤Youtube: melody的心理學

這篇文章 我們為何不愛了?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心理學助你脫單 https://melodyliao.cc/10305/%e5%bf%83%e7%90%86%e5%ad%b8%e5%8a%a9%e4%bd%a0%e8%84%ab%e5%96%ae Mon, 15 Jul 2024 03:49:44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0305 💘老是覺得脫單好難?月老肯定是漏掉我了! 讓心理學來告訴你,脫單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踩到「雷點」💣了~ 以下整理 […]

這篇文章 心理學助你脫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老是覺得脫單好難?月老肯定是漏掉我了!
讓心理學來告訴你,脫單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踩到「雷點」💣了~
以下整理出的四大雷點,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標──

(1)沒有共同點──相似性💕
很難想像吧?其實不分性別、不論愛情友情,「物以類聚」是非常重要的特性,雙方可能是嗜好、個性或是外貌上等等相似,總而言之,具有相似性能夠增進對彼此的喜歡。
研究結果甚至發現,和相似的人結婚、會比和不相似的人結婚更來的快樂。
所以如果你想引起對方的注意或好感,「共同點」是非常重要的小技巧,如果過去同校、同鄉或你們有共同嗜好,可千萬要抓緊機會告訴對方~

(2)沒有表露善意──互相喜歡💖
曾有兩位研究者Curtis & Miller做了一項自驗預言的實驗,實驗中將一群大學生兩兩配對,一半的人會被告知「對方很喜歡你」😍、另一半的人則被告知「對方不喜歡你」,接著進行了10分鐘的對話。
結果顯示那些覺得自己被喜歡著的人,認為自己回應比較熱情、較少持反對意見,聲音或態度也都較正面。
因此如果你想接近喜歡的人,首先可以做的是率先釋出善意,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好感、久而久之對方也會產生好感!

(3)你太特別──平均值長相💟
我們常聽到「人不可貌相」,可是已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人還是喜歡長的好看的人,甚至只是當普通朋友、外貌好看也很重要。而且不論男女,都是非常在意對方的外表的喔!
雖然「做自己」很重要,不過太過特立獨行的妝、髮、衣著外貌,在追求另一半的時候不一定比較討喜~
曾有數位學者像是Rhodes 教授、Langlois 教授等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平均化」的臉孔更加吸引人!不管怎樣,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要開心,為了配合外界喜歡的樣子而勉強自己改變,真的能得到幸福嗎?

(4)你曝光率太低──熟悉度💞
「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做「單純曝光效果(mere exposure effect)」,意思為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這裡的好感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曝光指的是很常見到面、實際上兩人並沒有特別的關係;另一個則是如果你一開始就不喜歡對方,那單純曝光效果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讓你更討厭對方。

所以不管是加入同一個社團、或是每天接送等等,只要在不要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的情況下,增加曝光率是可以讓好感上升的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繼續關注我們⇩⇩
📍IG:@meetype.tw
📍FB: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Youtube:Melody的心理學

Photo by Pin Adventure Map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 心理學助你脫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不開口,也能讓好感度 UP UP UP! https://melodyliao.cc/10296/%e4%b8%8d%e9%96%8b%e5%8f%a3%ef%bc%8c%e4%b9%9f%e8%83%bd%e8%ae%93%e5%a5%bd%e6%84%9f%e5%ba%a6-up-up-up%ef%bc%81 Mon, 15 Jul 2024 03:46:21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0296 你覺得自己不擅說話嗎?看到那種很會炒熱氣氛跟溝通的人,偶爾會感到羨慕💕… 還好,除了說什麼話,過去的研究發現, […]

這篇文章 不開口,也能讓好感度 UP UP UP!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你覺得自己不擅說話嗎?看到那種很會炒熱氣氛跟溝通的人,偶爾會感到羨慕💕

還好,除了說什麼話,過去的研究發現,人們的「非口語行為」可以溝通出更多真實的情緒。人們的姿勢跟語氣,常常比說什麼話更重要,尤其當「口語」「非口語」兩者不一致時,大家反而會更相信「非口語」的訊息。

即使是在心理治療,心理師傳遞的「非口語訊息」也很重要。日本著名的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提過,現在的他幾乎不再對來訪者做所謂的「意義分析」,不去「語言化」或「解釋」個案。他說自己什麼都不做,只是說「噢」而已,效率反而更好。他認為語言分析對問題在很深地方的個案,有時候反而會讓他們受傷更重⋯⋯

「非口語」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即使不開口,我們也能藉著傾聽時的反應,傳達支持鼓勵的態度,讓對方覺得被了解跟關心,願意說的更多,跟我們的關係更親近。

要怎麼做呢?

🔆 維持適當的眼神接觸:

經由眼神傳達有興趣了解對方的訊息。逃避眼神接觸,或中斷接觸,會透露不想溝通的訊號。有統計調查顯示:「一般人在談話時,眼神接觸的時間佔3到7成不等,對視的時間則不會超過1秒。」總之,傾聽對方時要維持眼神的接觸,但輪到自己講話的時候,就將視線轉移,全程盯著對方會讓人感到壓力!

🔆 試著和對方保持協調的肢體動作跟語氣:

如果對方用很high的語氣說話,你卻用很淡定的語氣回應,可能會讓人覺得你有點冷淡。如果對方講話很快,你可以加快語速;如果對方坐著,你就不要站著。

🔆 適度微笑、點頭跟聲音呼應:

我們會從人的眼中讀到恐懼跟生氣,從嘴巴讀到愉快的情緒。所以適度微笑不但能表示親切,也鼓勵對方繼續說話。
此外,持續藉著非語言的動作、聲音或是簡單的句子回應對方。像是頻頻點頭,或是「嗯」、「是喔」、「哇」都能讓對方知道你有專心在聽。

🔆 維持開放性的姿勢:

不要將手臂緊緊環抱或手腳交叉,而是「身體稍微前傾」,面向對方,保持放鬆自然的姿態。手不要藏在桌子下面,放在讓人看的到的地方,能增加信任感。

🔆 留意自己不經意透露的小動作跟表情:

你很清楚自己平常說話時候的樣子嗎?
我的督導曹中瑋老師曾說,因為自己會習慣性地皺眉,但皺眉會讓個案覺得,是不是自己講錯話了?為了讓來諮商的個案安心,他特意的在鏡子前面練習傾聽時不要皺眉。
一般人很少會注意到自己在與人對話時的小動作,你可以錄下平常說話的樣子,肯定會有一些新發現。

🙅🏻♀而哪些溝通地雷會讓好感度扣分呢?

(X) 靠對方太近或太遠(一個手臂寬的距離是大家能接受的範圍)。
(X) 打斷對方,幫對方完成語句。
(X) 分心的行為:摸東西、滑手機、看手錶,玩頭髮,都暗示你沒興趣聽對方說話。

最後一點小叮嚀:

在對話的時候,請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一直說個不停,表示你做得不錯。
如果對方在肢體上遠離你、向後靠、越說越少,甚至開始坐立不安、分心、目光猶疑,那可能表示他並不想談下去,或許對他來說現在不是適合談話的好時機,或許是你沒有表現足夠的支持與接納,那你就能有所警覺,看要結束這段對話,或是調整自己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繼續關注我們⇩⇩
📍IG:@meetype.tw
📍FB: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Youtube:Melody的心理學

這篇文章 不開口,也能讓好感度 UP UP UP!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衝突關係:如何劃清界線自保 https://melodyliao.cc/10271/%e8%a1%9d%e7%aa%81%e9%97%9c%e4%bf%82%ef%bc%9a%e5%a6%82%e4%bd%95%e5%8a%83%e6%b8%85%e7%95%8c%e7%b7%9a%e8%87%aa%e4%bf%9d Mon, 15 Jul 2024 03:31:38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0271 你知道何謂「界線」嗎? 界線意思是指個人對外界的標準或底線,也可以簡單的稱作你的「雷點」💣,在標準之上是屬於可 […]

這篇文章 衝突關係:如何劃清界線自保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你知道何謂「界線」嗎?

界線意思是指個人對外界的標準或底線,也可以簡單的稱作你的「雷點」💣,在標準之上是屬於可容忍的範圍,在標準之下、也就是「踩到雷點」,或者是雙方彼此標準模糊時,便很容易產生爭執,或是沒辦法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界線又可以分為哪三大類?

(1)物理界線:

物理指的是實體、或是一個實際的範圍。實體指的可以是一個人的「所有物」,比如說這是我的手機!其他人不能隨意使用;實際的範圍在關係中則可以表示他人的「隱私」,比如說當父母沒敲門🚪就進來我的房間,就是侵犯了孩子的物理界線。

(2)情緒界線:

在這裡指的是會不會「區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緒界線如果不明確,就代表你容易被他人的情緒給影響到。比如說你容易因為別人生氣而緊張😰、不想讓別人難過而犧牲自己。被他人的情緒影響。

(3)家庭界線:

不論是西方家庭或東方家庭,因為文化不同所以也有不同形式。
西方家庭大多都是幾個人的小家庭,而且子女結婚後也不會跟祖父母住在一起、各自的生活分界很明確,這就是清楚的家庭界線。
而東方家庭就像我們從小到大所知道的一樣,基本上都是大家庭、親戚和家人都住在一起的形式,這樣的方式是屬於我們特有的文化,不過這樣的家庭界線就會比較模糊、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容易有爭執的產生。

界線不清時,會產生哪幾種狀況呢?

就從大家最熟悉的哆啦A夢來看吧。

 

(1)屈從型的小夫:

有時候也就是服從、像僕人🙇般的角色,可是通常這種類型的人只是表面上順從胖虎而已,內心可能長期下來會累積許多怨念。

(2)控制型的胖虎:

不顧別人的感受,強壓自己的想法在他人身上、迫使他人接受。常見的手法就是利用權力、暴力👊或情緒勒索獲得自己想要的。

(3)太在意他人的哆啦a夢:

這類的人界線最模糊不清,他們可能從小不被允許有界限,或者太過在意重要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界線。他們容易被他人的情緒給牽動,他們也很難為自己做主。

只要大雄一哭😭,哆啦a夢就拿他沒辦法,為他解決事情,沒辦法堅持己見。他們兩個生活在一起,情緒也黏在一起,分不開。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或是身旁的人可能是上述那種類型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經歷。
其實界線的劃清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都需要進行「溝通」去釐清彼此的想法、這才是劃清界線能真正減少爭執的原因,如果你也有屬於自己的溝通小技巧、非常歡迎和我們分享你是如何解決爭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繼續關注我們⇩⇩
📍IG:@meetype.tw
📍FB: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Youtube:Melody的心理學

這篇文章 衝突關係:如何劃清界線自保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價值觀跟表達愛的方式:五種愛的方式,你最想要哪一種? https://melodyliao.cc/10264/%e5%83%b9%e5%80%bc%e8%a7%80%e8%b7%9f%e8%a1%a8%e9%81%94%e6%84%9b%e7%9a%84%e6%96%b9%e5%bc%8f%ef%bc%9a%e4%ba%94%e7%a8%ae%e6%84%9b%e7%9a%84%e6%96%b9%e5%bc%8f%ef%bc%8c%e4%bd%a0%e6%9c%80%e6%83%b3%e8%a6%81 Mon, 15 Jul 2024 03:28:35 +0000 https://melodyliao.cc/?p=10264 你經常對身旁的家人、朋友或親密的人表達愛意嗎? 2020年又要結束了,新的一年隨之到來、在年末試著把自己的心情 […]

這篇文章 價值觀跟表達愛的方式:五種愛的方式,你最想要哪一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你經常對身旁的家人、朋友或親密的人表達愛意嗎?
2020年又要結束了,新的一年隨之到來、在年末試著把自己的心情轉化成口語、非語言的方式,一起來勇敢表達愛吧?

Gary Chapman曾提出愛有五種方式,看看你平常最常用什麼方式、來向對方表達你的情感?

(1)好聽的話 (Words of affirmation):

人類最深處的需要,是感覺被人欣賞。說肯定跟讚美的言詞,就能滿足他們這樣的需要。如果你不擅長說好聽的話,現在就開始練習吧,能讓你跟愛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2)陪伴 (Quality time):

這不是指我們要花所有的時間跟對方黏在一起,如果兩人一起吃飯,卻一直盯著手機,那陪伴的品質是不夠高的。陪伴的質比量重要,請注意在陪伴的時候少用3C,也不要做其他的事,給予對方你完整的注意力。

(3)禮物(Receiving gifts):

講到禮物,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俗氣,但是,禮物的好壞與它的價值並不完全相關,回想一下你最感動的那個禮物,它代表的是送禮的那個人對你的重視跟用心。

(4)行動(Acts of service):

有時候,我們希望對方用行動表示對我們的愛。像是為我們買早餐、接送、或是主動分擔家事。愛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需要實際做些什麼來表示願意為愛人付出。

(5)身體接觸(Physical touch):

我的老師總是說,每個人一天需要12個擁抱。擁抱讓人感覺被愛,跟腦部分泌的賀爾蒙「催產素(oxytocin)」有關。催產素被稱作抱抱激素,它跟產婦分娩跟乳汁有關,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不喜歡身體碰觸的人,比較容易陷入沮喪的情緒。

不過,擁抱時間可能比你想像的要更長一點,專家建議親密伴侶一天擁抱6分鐘加親吻6秒。如果你沒有伴侶,擁抱寵物也是OK的,美國Circulation期刊曾發佈一個長期研究指出,每天擁抱狗狗的主人,因為心臟疾病而喪命的機率低了2成!
夫妻之間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是會引發爭執的。言情小說有一種類型,就在講結婚的男主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但沒時間陪伴女主,只是送大筆的昂貴禮物跟金錢,還一直覺得自己顧家又專情,老婆應該很幸福,結果莫名「被離婚」,只好展開追妻火葬場。
言情小說的夢幻結局,當然是男主改變,成為一個嘴甜又對老婆百般呵護陪伴的完美老公。這類故事雖然有些幻想成分,但也反應了人在相處時常常忽略的點。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通常是自己覺得重要的,而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長久下來,會有一方覺得感情生活不如想像,感受不到對方的愛,尤其進入婚姻後兩人少了浪漫的部分,摩擦就會變的嚴重。
有時候親子間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父母為了多賺點錢讓小孩受好教育、過好生活,花了大把時間工作加班。但孩子更想要的,不是父母賺更多的錢,而是真實的陪伴跟溫暖的語言

為了好好「讓愛傳出去」,今天回家就開口問那個最重要的人,
「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我❤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繼續關注我們⇩⇩
📍IG:@meetype.tw
📍FB: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Youtube:Melody的心理學

作者:廖偉玲

Photo by Gabby Orcutt on Unsplash
Photo by __ drz __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 價值觀跟表達愛的方式:五種愛的方式,你最想要哪一種?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如何挑選讓另一半滿意的情人節禮物呢? 心理學的送禮秘訣:從眾效應 https://melodyliao.cc/4027/%e5%a6%82%e4%bd%95%e6%8c%91%e9%81%b8%e8%ae%93%e5%8f%a6%e4%b8%80%e5%8d%8a%e6%bb%bf%e6%84%8f%e7%9a%84%e6%83%85%e4%ba%ba%e7%af%80%e7%a6%ae%e7%89%a9%e5%91%a2%ef%bc%9f Thu, 07 Feb 2019 03:41:59 +0000 https://melodyliao.cc/?p=4027 大家有沒有收過很雷的禮物呢?要挑一個深入人心的情人節禮物呢?重點不是價錢,是「價值」,也就是有沒有符合另一半的 […]

這篇文章 如何挑選讓另一半滿意的情人節禮物呢? 心理學的送禮秘訣:從眾效應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大家有沒有收過很雷的禮物呢?要挑一個深入人心的情人節禮物呢?重點不是價錢,是「價值」,也就是有沒有符合另一半的「價值觀」,還有「社會價值觀」!

社會價值觀也很重要,是因為我們比想象中更重視他人的想法,以及一些約定俗成的概念,這叫「從眾效應」。心理學家Solomon Asch有一個經典的實驗,說明「從眾效應」的影響力:

  • 參與者有123個學生,被分成好幾組,每組有7-9個男大生。
  • 研究者向他們展示兩張卡片好幾次,卡片A上有一條線,卡片B上有三條長短不一的線,請學生在團體面前說出自己的答案
    「A卡片的線跟B卡片的哪一條線等長?」(如下圖)
  • 實驗一開始的兩次,大家的答案都一樣正確。
  • 但第三回合時,有一個學生的答案跟大家都不同,其實,是因為其他同學跟研究者套好招,故意回答錯誤的答案。
  • 結果,那個跟大家答案不同的學生中,有超過1/3的人,會更改自己原本對的答案,好跟其他人一起錯,這就是「從眾」的心態。

人們對社會規範跟同儕壓力相當敏感,是因為從眾讓人安心,在大部分的狀況下也能獲得更多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人際衝突。

科學家認為,我們選擇跟隨團體,有些是理性意識的合理計算,但更多是潛意識不由自主的選擇。例如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我們在權衡其他人的決定時,腦中啟動的是處理「感情」的神經區域啟動,可見這並非理性的決策,而是系統二的捷思法(heuristic),能幫我們省下很多認知資源。

行為經濟學者Michelle Baddeley在書中稱此為「群眾捷思法(herding heuristic)」,這種群眾捷思法(herding heuristic),就像我們要上網買東西時,看看網友評價就是個不錯的選擇,節省自己做功課的時間。所以我們在社會的影響下,通常會認為情人節禮物是花、首飾、手機這類東西。而且最好的禮物就是當下流行的東西,比如最新款iphone,最紅的飾品或服裝品牌,名人代言的產品。如果收到好神拖、吸塵器、鍋具組、健身會員卡,即使他的動機再高尚,也很會讓人生氣,還會覺得送禮者一點也不用心!

herding heuristic
herding heuristic 盲目跟著羊群的一隻羊

 

其實會送好神拖、健身會員卡這類情人節禮物,出發點大概來自送禮者自身的想法價值觀,自以為另一半很「需要」,他沒有去思考另一半更想要的是什麼?或者根本覺得對方想要的東西很XX(俗、浪費、無用…….)。

其實想送禮送到心坎裡,最好的方法是「探問」!
不要覺得自己了解另一半的每個想法,即使是心理師,在諮商的時候也要一直不斷「探問」,免得我們投射自己的想法跟價值觀在個案身上,而不是真正去理解他的內心。

直球問出另一半想要什麼,或直接告訴另一半我想要什麼,能大大降低對方腦細胞跟錢包的耗損。如果你正在追求對方或不方便問,那從眾效應是個不錯的思考方式,上網研究一下最近流行什麼吧,看看網友們想收到的東西(據說馬克杯是最後一名),這樣即使他沒有百分百喜歡,也會開心的收下。

 

這篇文章 如何挑選讓另一半滿意的情人節禮物呢? 心理學的送禮秘訣:從眾效應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改善關係的練習:覺察父母的影響 https://melodyliao.cc/2917/%e6%94%b9%e5%96%84%e9%97%9c%e4%bf%82%e7%9a%84%e7%b7%b4%e7%bf%92%ef%bc%9a%e8%a6%ba%e5%af%9f%e7%88%b6%e6%af%8d%e7%9a%84%e5%bd%b1%e9%9f%bf Tue, 04 Dec 2018 07:37:26 +0000 https://melodyliao.cc/?p=2917 我們小時候和爸媽的關係,會影響我們目前的人際關係。因為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獨立生活,為了確保生存,我們養成了各種 […]

這篇文章 改善關係的練習:覺察父母的影響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我們小時候和爸媽的關係,會影響我們目前的人際關係。因為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獨立生活,為了確保生存,我們養成了各種不同的依附方式,銘印在我們大腦中。而不同的依附方式,決定我們在關係中的樣貌。我們可以從觀察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開始,了解這些從小養成的依附型態,是怎麼樣影響我們的。多一點了解,就是改變的開始。

下面的練習,能幫助你檢視童年和父母(或主要照顧你的人)之間,如何影響你目前的關係。

去想一想,在你國小或是更小的時候,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 當你遇到開心的事,怎麼跟他們分享?他們的反應是?
    • 當你感覺脆弱、身體或心理受傷的時候,如何跟父母表達?他們的反應是?
    • 小時候經驗失落時,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嗎?他們都怎麼支持你?
    • 當你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的時候,如何跟父母表達?他們的反應是?
    • 當你對父母生氣時,你通常會怎麼表達?他們怎麼回應你?
    • 當你和父母有衝突或意見不合時,你都怎麼反應?他們怎麼回應?
  • 他們的管教方式是嚴厲、溫和、放任…或是其他?
  • 你對他們的態度通常是?(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性、混合、其他?)
  • 你小時候和他們的關係如何?(親近/疏遠/時好時壞/…)
  • 你小時候有過任何的創傷嗎?他們是怎麼處理的?你有獲得支持嗎?
  • 除了父母,小時候對你最重要的人是?

回到現在,比較一下你現在的關係與生活

    • 你小時候和父母其中一方的關係,和你現在的重要關係中,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 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和現在的關係模式如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 過去曾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與關係有關的)。
      那件事對現在的你有什麼意義或影響?
    • 當你回想那個重要事件,能不能試著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例1, 想要父母陪你但是總是沒空,不是因為他不愛你,只是上班真的很累,週末需要好好在家休息,而且以前沒有週休二日,星期六還要上班。
      例2, 想要父母買任天堂給你,但他們都不允許,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小朋友打電動對眼睛跟學習不好,不是因為他不愛你。

想要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依附類型,發現自己在關係中的模樣,可以進行簡單的線上測驗:
檢測你的親密關係與依附型態

這篇文章 改善關係的練習:覺察父母的影響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Maria Gomori 在關係中重生(摘要與心得分享) https://melodyliao.cc/2178/maria-gomori-%e5%9c%a8%e9%97%9c%e4%bf%82%e4%b8%ad%e9%87%8d%e7%94%9f Wed, 31 Oct 2018 09:35:41 +0000 https://melodyliao.cc/?p=2178 每次看到Maria老師,都有種來追星的感覺,現在的她98歲了,但還是比我們都更有精神,就像呂旭亞老師所說的道家 […]

這篇文章 Maria Gomori 在關係中重生(摘要與心得分享)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每次看到Maria老師,都有種來追星的感覺,現在的她98歲了,但還是比我們都更有精神,就像呂旭亞老師所說的道家的「得道之人」。看到這麼有能量的Maria,聽她講「生命力」,真的能讓我重新點燃內心的火,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也願意改變。因為不能只有自己被感動,所以把這次的演講摘要下來,分享給有興趣的人。



先介紹一下Maria Gomori,來自匈牙利現居加拿大,是國際著名的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大師、加拿大Manitoba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和大家熟悉的家族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Satir學習,與之工作達二十年。

這次的活動:

大師對談:在關係中重生-從糾纏到滋養
與談者:薩提爾家族治療大師 瑪莉亞∙葛莫利(Maria Gomori)、成蒂老師、李崇建老師
主持者:呂旭亞 博士

Maria Gomori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有一樣的困難,想在不同的關係中認識自己,即使不同的國家有文化差異,但人性沒有差異,都是想要用愛養育子女,只是難免會有一些衝突或不當的地方,帶來很多痛苦。

例如父母雖然想認可子女,但還是不免給小孩一些資訊,讓他以為自己不夠好。例如,父母希望孩子考第一,追求完美,所以孩子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練習在親密關係中分享脆弱,一致性的溝通

Maria說她常在工作坊中問大家:「有誰覺得自己不夠好?」通常的結果是大部分的人都舉手了。

我們很容易不夠重視自己跟自己的價值。也為了想被愛,被重視,就在人際關係間玩溝通的遊戲。Maria試圖讓我們看到,玩這些遊戲,只是為了想要被愛。但我們越指責跟討好,就越看不到另外一個人,她給我們的建議是「分享脆弱」,開始能有一些新的關係。

她也說,幾十年來幾乎沒有看過教導孩子「一致性溝通」的家庭,也就是告訴小孩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跟我說,當你焦慮的時候可以跟我說。大家從家庭中學到的,都是不能生氣、不能感到不安全、害怕時不讓別人知道。

放下對父母的期待,真正要改變的是自己

但我們也不要怪爸媽,他們沒有機會學會如何教孩子,我們也是來工作坊才學到的。
若我們已經成年,就要放下對父母的期待,自己站起來。正因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的覺察,能多給父母多一點空間跟理解,不是企圖去改變父母。
只有改變自己,關係才會改變;改變父母不是我們的工作,自我成長並了解父母才是(不只是用父母的角色去看他們,而是看他的人性)。

和父母靠近

我們其實都想跟父母靠近,但有些人因為過去的經驗很害怕受傷,但Maria提醒我們,不管父母怎們回應我們,都要練習接納。靠近父母像是想打開一扇門,要接受那個門不會馬上打開,可能只會開一個小縫。重點是我們自己腳踏實地,不管父母怎麼回應,天也不會塌下來。

練習不再玩溝通遊戲需要冒險,是學習的歷程,也需要很多安全感。

Maria要我們「深呼吸,閉上眼睛,感覺一下內心,有一個能量,那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命力,我是有價值的。想像你的父母在你面前,作為__歲的我,我是有價值的,我不用跪下來求愛。感覺你的身體,能感覺到你腳踏實地站著,你和每個人都一樣,可以告訴父母。」

問自己,我們要什麼。我們有什麼資源(例如認真、努力、好學)。給自己承諾,也送一個很大的欣賞感謝給自己。不管我們用什麼姿態跟別人溝通,要知道那是自己的決定。

例如我們有時的確需要討好別人,但那跟孩子時不一樣,我們是有尊嚴的,站在地上討好,我們知道自己在幹嘛,討好只是我的選擇之一。

有關家庭規條

家庭規條中,常常出現的是「應該」或「永遠不」。例如:要聽長輩的話、不可以生氣、要把飯吃完、永遠要孝順父母、要勤勞、聽話、永遠要有禮貌、永遠不能說謊….

規條出自好意,有其智慧在裡面。但是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到,問題在於僵硬的規條會阻止我們成長,讓我們不能為自己做決定。
Satir要我們學到,我們永遠可以有選擇。父母的工作是讓小孩成長,想想看,如果處在僵硬的規條中,會讓孩子想像:「如果我不遵守規條,就是不好的,或是會被懲罰的。」

對僵化的規條怎麼做?

把僵化拿走,只跟隨智慧,不要「應該」、「永遠不」。
我們的建議是,加入三個可能性。例如「不能生氣」這個規條,改成我們有時可以生氣,當「別人侵犯我的界線」、「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時。

僵化的規條不會幫助我們成長,反而讓我們沒有機會選擇。
例如母親的規條是「早上吃兩個蛋」,這會帶給孩子困擾,孩子沒有權力決定。
母親可以改說:「我會為你煮兩個蛋,但你可以選擇吃一顆或吃兩顆。」
如果母親因為孩子只吃一顆蛋就很受傷,這是母親想要「控制孩子」。母親要孩子吃兩顆蛋的規條,可能也是來自她的原生家庭。家庭裡就連烹飪、切肉,也常常是無意識的遵從家規。

身為父母,試著給孩子界線,但界線內要有選擇。例如你七點上床,就可以在床上看半小時書;如果七點半上床,就要關燈不能看書。

如何一致性溝通

 

不一致的溝通姿態:討好、超理智、打岔

 

五個Satir小組老師上台示範給大家看,先用不一致的姿態互動(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一陣子之後,Maria老師要他們閉上眼,進入內心,再分享自己。阻止我們一致性分享的,是「害怕」。要從破碎跟困難走向一致性,要很大的學習。

成蒂老師回應:「我以前覺得一致性很難,好像永遠做不到。我後來發現也不用給自己評價,要做到哪裡,不然的話變成一個很高的標準,我達不到又怪自己,我沒辦法平靜。
後來我就用慢動作,先跟自己一致,覺察我的身體,我的存在,對我自己充滿好奇,慢慢就可以跟自己靠近,當我這樣做,才能跟自己的生命力真正的連結。能這樣對自己,才能這樣對別人,我才嘗試要不要跟別人分享我裡面發生什麼。當我不再評價自己,對別人好奇,就能慢慢進步。」

一致性讓我們彼此連結

何謂「第三度誕生」?

Maria給我們的建議是「先接觸自己」。Satir有一個說法,先要有跟自己的關係,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才是跟對方的關係,一切從我們內在開始。

第一度誕生是精卵結合
第二度誕生是出生然後長大,多半發生在一個家庭系統裡面。
第三度誕生,是當我們可以主導,成年,不需要爸媽牽手走。
有自己的期待,不用滿足父母的期待,為自己負責。當我們看著父母,不只是他們的角色,是角色帽子之下的人性。

不管是哪個學派,最重要的是真正尊重、承認自己的「靈魂」,盡可能地認識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也用負責的方法跟別人分享,而不是企圖控制別人。
即使是Maria,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學,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討好、指責很有用,有時候要說「不」很困難,現在的Maria,只和可以和她「一致性」溝通的人相處。可以「主導」,可以清晰地和內在的生命力、精神連結。

如何有良好的親密關係

四個人上台示範,夫妻各自找一個人扮演自己,前面站著「溝通姿態」(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智),後面站著「真正的自己」。

關係一開始的「浪漫期」:
當兩人認識,怎麼吸引對方的?
可能是一個人扮演聰明的「超理智」者,一個人扮演溫暖的「討好」者。
兩個人都不認識自己是誰,也不會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缺點。

關係接下來進入 「權利抗爭期」:
看到對方沒化妝,煮東西沒有媽媽的味道,看到對方的真面目。
這時候開始互相指責、超理智,或是各種不一致的溝通姿態。
多半的人都停留在這個時期好幾十年,或是直接離婚。

要走入關係的下一個階段,建議在關係中的人,跟自己連結,欣賞感謝自己及過去生命的歷程,了解原來自己有好多的資源、限制,然後再重新把自己介紹給另一半。

夫婦最大的問題是隱藏自己的脆弱跟限制,你可以重新和另一半對話。雖然不是只有心對心就沒有難題,但可以有一個承諾,一致性的分享自己給另一半。兩人有連結,但又有自由。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這篇文章 Maria Gomori 在關係中重生(摘要與心得分享)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摘要]關係花園-誠實的面對自己,用心傾聽對方 https://melodyliao.cc/131/%e9%97%9c%e4%bf%82%e8%8a%b1%e5%9c%92 https://melodyliao.cc/131/%e9%97%9c%e4%bf%82%e8%8a%b1%e5%9c%92#respond Thu, 18 Jun 2015 10:36: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5/06/18/%e9%97%9c%e4%bf%82%e8%8a%b1%e5%9c%92/ 這本書字字珠璣,我喜歡這本書深入的談關係這件事,還喜歡書中各種充滿智慧的話語,如果真能實踐這本書的內容,相信能 […]

這篇文章 [摘要]關係花園-誠實的面對自己,用心傾聽對方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這本書字字珠璣,我喜歡這本書深入的談關係這件事,還喜歡書中各種充滿智慧的話語,如果真能實踐這本書的內容,相信能建立好的關係。書中很多東西跟家族治療的Satir模式相通,也有一些內在小孩的概念,重點很多很豐富。讀的時候不用奢求把書中的練習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的吃掉大象,一段時間就重看一次。


 

書中提到經營關係就好像照料花園,一旦我們不再物化彼此,讓關係變得更人性化,雙方就會願意分享,並呈現出自己脆弱面,並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在這種氛圍中,兩人都能得到成長。經營關係花園的態度,是接受混沌並加以處理,而不是控制跟壓抑混沌,而是欣然接受無法預期的事。

但人其實總想要控制另一半,我們以為越能控制對方,就會越有安全感。不過所有的控制都會破壞關係,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控制,當我們想控制另一半時時,雙方都會感到不愉快。看前陣子當紅的電影Gone Girl就知道,我的男生朋友都覺得那部電影超級噁心的…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先打開自己的心,放下偽裝,放棄控制欲,不去追求「享樂」跟「性興奮」,而是尋求「親密感」。「親密」是把自己最深處的部分展現出來,去掉所有的偽裝跟防衛。親密關係沒有時間限制,可以自給自足,就像美好的生態花園。如果想要讓親密感加深,就要誠實的面對自己,勇於和另一半分享訊息,用心傾聽對方。問雙方幾個問題:

「我想要什麼?」
「你想要什麼?」
「我們想要什麼?」
「我們選擇做什麼?」

千萬不要向對方做承諾,因為承諾是對自己做的,要自己真心願意致力於目標才行。

 

關係發展的五個週期包括「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這五個週期會不斷的輪迴。在初期階段(浪漫期、權力爭奪期),雙方都充滿能量也充滿混亂,若能夠成功的進入整合期跟承諾期,則能獲得平靜跟滿足。

整合期的伴侶可以做的事包括:

  1. 彼此保持信任的接觸
  2. 每天談心時間
  3. 一起進行雙方都有興趣的計畫
  4. 談論各自的興趣
  5. 新奇與實驗
  6. 共同學習
  7. 恢復浪漫。

 

作者:Jock McKeen /譯者:易之新
出版社: 心靈工坊
2005/03/15
ISBN: 9867574370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這篇文章 [摘要]關係花園-誠實的面對自己,用心傾聽對方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131/%e9%97%9c%e4%bf%82%e8%8a%b1%e5%9c%92/feed 0
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3個願望找到對的那個人 https://melodyliao.cc/134/%e5%be%9e%e6%ad%a4%e5%b9%b8%e7%a6%8f%e5%bf%ab%e6%a8%82%e7%9a%84%e6%84%9b%e6%83%85%e7%9c%9f%e7%9b%b8%ef%bc%9a3%e5%80%8b%e9%a1%98%e6%9c%9b%e6%89%be%e5%88%b0%e5%b0%8d%e7%9a%84%e9%82%a3%e5%80%8b%e4%ba%ba https://melodyliao.cc/134/%e5%be%9e%e6%ad%a4%e5%b9%b8%e7%a6%8f%e5%bf%ab%e6%a8%82%e7%9a%84%e6%84%9b%e6%83%85%e7%9c%9f%e7%9b%b8%ef%bc%9a3%e5%80%8b%e9%a1%98%e6%9c%9b%e6%89%be%e5%88%b0%e5%b0%8d%e7%9a%84%e9%82%a3%e5%80%8b%e4%ba%ba#respond Sat, 06 Jun 2015 00:41:00 +0000 http://xn--eut78av02b.com/index.php/2015/06/06/%e5%be%9e%e6%ad%a4%e5%b9%b8%e7%a6%8f%e5%bf%ab%e6%a8%82%e7%9a%84%e6%84%9b%e6%83%85%e7%9c%9f%e7%9b%b8%ef%bc%9a3%e5%80%8b%e9%a1%98%e6%9c%9b%e6%89%be%e5%88%b0%e5%b0%8d%e7%9a%84%e9%82%a3%e5%80%8b%e4%ba%ba/ 原來台灣有著亞洲最高的離婚率,每天有156對夫妻離婚,三成的家庭處於單親或父母分開的狀態中。 Dr. Ty T […]

這篇文章 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3個願望找到對的那個人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原來台灣有著亞洲最高的離婚率,每天有156對夫妻離婚,三成的家庭處於單親或父母分開的狀態中。

Dr. Ty Tashiro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他整理了許多跟愛情婚姻相關的研究,企圖用最科學的方式提示愛情的秘密,想要幸福的人們都該知道⋯

為什麼愛情無法持久?

愛情分成「喜歡」跟「情慾」兩個部分,「喜歡」跟建立長期友誼有關,他是否公平、善良、忠誠,「情慾」則是你對另一半的生理衝動。所以我們常常聽很多人說,愛情長跑久了,覺得另一半就像家人一樣,雖然還是喜歡對方,但因為沒了激情所以分手。

  研究人員發現,「喜歡感」以每年3%的速度下跌,「情慾」則以每年8%的速度下跌。談戀愛的浪漫激情來自於體內endorphins的增加,這也會引發cortisol(皮質醇)的上升,如果你永遠保持在戀愛的激情中,你的大腦會撐不住,而且你的血壓會太高… 身體機制為了保護我們,不會讓我們長久處於這樣的狀態下。所以想要找尋終身幸福的你,在挑選對象時最好著重在能長期維持的喜歡感,而不是如電光石火般的情慾上面,否則當激情褪去,愛情也隨之褪色。

我們要學學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的程又青,雖然一開始難以抵抗充滿情慾吸引力的丁立威,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最喜歡的好朋友李大仁,他們的愛情沒有高潮迭起的小鹿亂撞,但卻歷久彌新,禁得起考驗。

何才能有持久的愛情?     重點是你挑了誰!

1. 錢不是一切,但沒錢萬萬不能。

 如果你生在兩百年前的法國,17歲就夭折的機率有三成,35歲就過世的機率則超過四成….  所以不論男女,我們的祖先傾向選擇有「健康生育力」跟足夠「資源(錢)」的另一半,以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但我們生在21世紀,你和另一半相處的年份會是古早人的兩倍,醫療的進步也讓大多數的人都能擁有健康的生育力。所以現代人如果再將「健康生育力」跟「資源」擺在擇偶條件的第一位,其實太不划算,因為那不是幸福婚姻的關鍵。

 許多研究已經發現 – 錢夠用就好,擁有收入750,000美元的另一半,並不會比收入75,000美元的另一半帶給你更多幸福。但貧賤夫妻百事哀倒也沒有錯得太離譜,一個針對三萬名婦女的研究指出,家戶收入在最低1/5 (18,400美元)的婦女,結婚十年內的離婚率,是家戶收入在最高1/5 (264,700美元) 婦女離婚率的2.8倍。所以幸福婚姻不用得嫁小開,但找到有穩定的工作能力的另一半很重要。

2. 務實一點:符合你條件的對象到底有幾個?

當我們遇到單身很久的朋友時,常會調侃他們就是「太挑了」才找不到另一半,有時候朋友會笑笑地說「沒有拉,我要的真的不多」,但也有一次被怒回「難道你就不挑嗎?」讓我啞口無言,覺得自己缺乏同理心…

 若有的選,有誰不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還有高富帥/白富美的另一半?  只是僧多粥少,帥哥大多脾氣不好…如果你想要找個身高178、臉蛋90分、收入破百萬的男性,那統計學會告訴你,假設這三個變項沒有相關,那機率只有萬分之五 (20% * 5% * 5%),也就是說在台灣1990年出生的335,618人中,只有80人符合標準。但如果你願意放寬標準到身高173、臉蛋中等、收入破百萬,那符合你條件的就會上升到 40% * 50% * 5% = 1,678,找到白馬王子的機會馬上高20倍!

聽說過去哈利王子狂追艾瑪,艾瑪在Twitter上表示:要成為公主,並不一定得嫁給王子。

當然,統計學永遠只能做為參考,如果你是1990年出生的艾瑪.華生,那要把條件定在歐洲皇室也沒人敢有意見。不管如何,努力磨練自己的個性談吐、工作能力、裝扮儀表,加上積極開拓人脈,都是增加媒合成功率的好方法。而且有夢最美,駿馬偏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正妹最怕癡漢磨,可別妄自菲薄,不敢追求條件太好的對象~~~

3. 找到對的人:人格、價值觀、能力

如果金錢不能保證幸福,那甚麼可以?
Ans: 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答案不是秘密,就像大家都知道想考一百分,回家一定要讀書一樣簡單,卻又做不到。我們常常企圖改變另一半,希望他/她變得更體貼、更勤勞、更幽默…. 或是想像結婚、生孩子後,他就會變得顧家,不整天往外跑。

但是數以萬計的研究告訴我們,人格其實挺穩定的,三十歲後就不太容易變動,如果我們能在婚前看清另一半的真面目,就不必在婚後傷心流淚。而且旁觀者清,通常我們的親友團都看得比較準,所以爸媽的建議還是要加減聽,而如果身邊的好友都口徑一致地要你離開現有對象,那他們幾乎九成九是對的。

《大五人格》是心理學家研究很多的人格模型,其中包含OCEAN五個向度,O是開放性、C是審慎嚴謹性、E是外向性、A是友善性、N是神經質 。過去的研究發現C 審慎嚴謹性是跟工作績效最相關的向度,當你越認真負責、注意細節,你的工作績效會越好,薪水跟工作穩定度也會比較高。

選擇另一半,我個人覺得C不能太低,才能認真工作而且不把小孩搞丟。Ty博士則是建議你找 O開放性適中(50%)、A友善性高 (前30%)、N神經質適中 (50%)的對象。因為你不會希望你的另一半太喜歡追求新事物而無法待在長久的關係裡,你還會希望他是個溫和好相處的人,不要一天到晚神經兮兮、太情緒化。

想要知道你的大五人格和其他台灣人比較起來是高是低,可以花15分鐘做這個測驗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一萬份的常模,非常有參考價值。如果你做完測驗發現你的分數低於平均也不用太緊張,人格只是不容易改變,如果真心想調整還是有方法的。

如何才能白頭偕老?

    如果你已經有了另一半,要怎麼才能幸福美滿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停止抱怨對方。如果你的另一半總是把問題歸咎在你身上,說你就是那樣的人,你們的婚姻已經亮起黃燈了。

夫妻的相處就像跳雙人舞,步伐不一致很難共舞。有一個糟糕的相處模式叫做「要求與退縮模式」,「要求」的一方學不會用好言好語提出需求,而會用責怪、施壓、嘮叨、抱怨的方式轟炸另一半,而且不接受自己也需要為問題負責,所以另一半開始「退縮」,要嘛就勉強接受要求,要嘛就封閉自己;當「退縮」方開始對這些負面言語免疫的時候,「要求」方會出現更多的指責、高壓與侵略性,然後就是越來越糟糕的負向循環,最後走向離婚。這樣的應對方式兩方都有責任改變,「要求」方應該要用合理的方式提出需求,「退縮」方要站出來討論問題。

   另一個秘訣是存正向的資源到婚姻撲滿裡。例如正向聆聽、支持並回應對方的話。為對方的成就開心,為對方的失落難過,為對方多做一些他沒有開口要求的事,有品質的陪伴對方做他喜歡的事。婚姻撲滿中的正向資源就像防腐劑一樣,能確保愛情的賞味期長長久久。

結論

想要婚姻幸福,最大的重點來自選對另一半,而且要知道我們的選擇其實有限。所以外在的條件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另一半的人格特質 – 「善良」、「負責任」、「溫和友善」、「情緒穩定度高」,這比高富帥/白富美更為重要。而要辨識出這樣的人其實比想像中困難,你需要非常仔細的觀察、聽親友團的意見、看看他的爸媽是什麼樣的人,然後把觀察期拉長一點,才不會一時為愛沖昏頭而選到危險情人。

提升自己,才能找到更好的伴侶;與其用盡心思尋找,不如讓自己變得更好。當你能一個人過得豐富精彩,才可能為另一個人帶來幸福;當你可以一個人過得自在,或許不需要另一個人也能幸福。

【延伸閱讀】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作者:Ty Tashiro 譯者:顏和正
出版社:天下雜誌

  

這篇文章 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3個願望找到對的那個人 最早出現於 MelodyLiao

]]>
https://melodyliao.cc/134/%e5%be%9e%e6%ad%a4%e5%b9%b8%e7%a6%8f%e5%bf%ab%e6%a8%82%e7%9a%84%e6%84%9b%e6%83%85%e7%9c%9f%e7%9b%b8%ef%bc%9a3%e5%80%8b%e9%a1%98%e6%9c%9b%e6%89%be%e5%88%b0%e5%b0%8d%e7%9a%84%e9%82%a3%e5%80%8b%e4%ba%ba/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