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 Liao

Melody Liao

[讀書心得/書摘] 大腦當家(大脑规则 Brain Rules) 上

        習慣用微軟系統的我,即使有iPad跟iPhone,但每次用iMac還是痛苦異常,因為我永遠搞不清Mac的邏輯,像是為什麼觸控版上不能直接按右鍵另存新檔? 還有檔案左上角的紅黃綠小圓鈕總是混淆我…. 所以我用起iMac效率奇差,也常常需要google網友寫的使用教學,因為我連換個桌面背景都不會..

        當我們使用電腦的時候,會知道要看說明書,背快捷鍵是什麼以提升使用效率,甚至去上使用教學的課… 但我們無時無刻在使用的大腦卻鮮少獲得這種待遇!  像我上研究所後才接觸到這些腦科學的書,真的很惋惜沒有早點學到這些知識,否則聯考搞不好就能多考幾分…   所以這本書適合個人或管理者來看,尤其對為人父母者更是重要,父母可以學習用對的方式,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成效!
大腦守則1:運動增強腦力

 運動對大腦有幫助對大家來說應該不算新聞,比較好奇的部分可能是運動為何會增加腦力,還有要做多久的運動才會有效? 

        書中提到我們的祖先每天都大量的走路,男人一天走10-20公里,女人一天走5-10公里,我們在走路運動時發展出的現在的大腦,而不是靠坐在電腦前上網打字。研究顯示,一個終身運動者,大腦的認知功能比那些坐著不動的人高出許多,這些認知功能包括推理、長期記憶、問題解決、抽象思考等…  幾乎是知識工作者所需的全部腦力。

        運動能增加流過身體各部位細胞組織及大腦的血流,刺激血管增加流通量。當血流量變大時,身體會製造新的血管,這些心血管能更深入身體的組織,使血液的代謝能力變好。對大腦來說,運動除了增加血流量,還能刺激大腦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增加,BDNF就像肥料一樣,能幫助大腦神經元生長。

        好消息是,我們不需要像祖先一樣每天走到5公里以上才能健腦 (從台北車站走到市政府站)。只要一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就能讓你變”正常”。研究也指出,一週只要兩次的有氧運動,就能減少50%得到老年失智的機率,也減少60%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大腦守則2:大腦也是演化的產物

       由於一個基因突變,人類站起來了,我們能走到更遠的地方覓食,能站得高、看的更遠;而且,兩隻腳比四隻腳活動更節省卡路里!我們把節省下的能源從肌肉移至大腦,現在我們的大腦,雖然只有佔身體2%,卻需要身體1/5的能量。

       然後,人類開始學習團體合作,我們被迫學會讀心術,以看穿別人的動機、預測別人下一步的行動。為了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我們放棄增加肌肉,選擇增加大腦神經元,我們的頭部隨著演化而漸漸變大。

        本章的重點是,我們的學習能力跟情緒環境有關,例如師生關係會影響到教育的品質,企業中老闆跟職員的關係也會影響企業的營運表現,如果一個人感覺他跟老師或老闆在一起不安全,他的表現就不會好。

大腦守則3:每一個大腦的配線 (神經迴路) 都不相同

    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籃球員Michael Jordan ,去打棒球的成績也不甚理想!  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配線 (神經迴路) 都不一樣,即使 Jordan是不世出的運動奇才,但他的經歷造成他的大腦配線適合打籃球而不是棒球,不過我也相信Jordan如果從小就熱愛打棒球,想必也有大聯盟的等級吧!  (可能會連拿很多年的金手套之類的…)


        雖然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像Jordan那麼出類拔萃,但我們每個人都很特別,我們的生活經驗,不論是做過的、學過的都或多或少改變大腦的結構,造成沒有任何人的腦是相同的,就連資訊處理的方式或資訊儲存的位置都不一樣。我們的大腦世藉著神經元來記憶跟思考,剛出生baby的腦就擁有近一千億個神經元,而辨認一張臉,竟只需要一個神經元就夠了。我們擁有的大腦真的很厲害,別小看它了! 

       200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Eric Kandel發現,當人們學習新東西的時候,大腦的通路連結就改變了,即使是學習一個簡單的訊息,參與這個歷程的神經元結構都會發生物理上的改變。Charles Darwin也發現野生動物的大腦比被馴養的家畜大了30~50%,因為冷酷的野外世界逼迫野生動物要不停的學習,所以其大腦迴路就不同於家畜了。既然每個人的大腦都不相同,並不適合將所有學生都看作一樣來教育,作者認為,班級人數應該越少越好,因材施教是必須的。而企業也是一樣,對不同的員工跟客戶,理應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

大腦守則4:人們不會去注意無聊的東西

      行銷專家早就發現,利用新鮮、不尋常的刺激最能夠吸引人 (不過這不能當作 HTC用綠色小醜怪跟小勞勃道尼拍出超爛廣告的藉口) 。但什麼樣東西能吸引人的注意則是因人而異,不論人生經驗或文化背景,都會影響人們將注意力放在不同的事上。例如在同一張圖片中,亞洲人會注意”情境與主體間的關係”,美國人卻只會注意”主體”。


       而不管哪國人,都不會去注意無聊的事物,反之,我們最容易記住的事,都是充滿情緒的事。因為當大腦察覺到一個充滿情緒的事件時,杏仁核就會把多巴胺釋放進系統中,多巴胺對幫助記憶有很大的作用,能強化訊息的處理。但由於腦中資源有限,我們記憶的方式,是重「意義」而輕「細節」,多年過後,你只會對事件有個大概的印象而已。所以在學習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由上到下記憶,先記主幹而非細節。

      另外作者提到「一心多用」是個迷思,因為大腦本質是「序列性的」處理每一件事,一次一件。我們平常能做到的一心多用,例如一邊走路一邊說話,左右手同時彈鋼琴,都需要長久的練習。

大腦守則5:重複才記得

        人的記憶分為陳述性跟非陳述性,陳述性是意識的記憶系統,跟海馬迴有關,例如你記得九大行星是哪九個,或是中國的各個朝代順序。非陳述性記憶則是像你騎腳踏車的能力。其中陳述性記憶有四個處理階段:登錄、儲存、提取、遺忘。

         在學習一開始的幾秒鐘內,就能預測這個資訊會不會被記得。在登錄的時候下的功夫越深,回憶的準確率會越高。 例如 第一種方式是請你比較蘋果、梨子、鳳梨、香蕉…等十種水果中你喜歡/討厭哪種水果並排序;第二種方式是觀察這十種水果的中文字形狀。然後在幾分鐘之後請你寫出共有哪十種水果,結果第一種方式的回憶效果會比較好,因為思考的比較深入。所以,把一件事想的深入雖然會增加記憶系統的負荷,卻反而學得更快。

 

       人們通常在30天之內就會忘記課堂中所學的90%,大部分的遺忘發生在上課後的頭幾個小時內。除了要不斷地複習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還有一個提升記憶的秘訣是重複原始登錄記憶的情境如果你當初記這件事有特別的情緒或是環境,只要再出現同樣的情緒或環境,就比較容易回想起來例如你平常都在教室裡唸書,那當你在教室裡考試的時候回憶的效果,就會比平常在麥當勞念書好的多。

大腦守則6:記得去重複

        記憶有不同的生命期限,有些記憶很短,只記得幾分鐘,有些則可以記得幾天甚至幾個月。大部分的記憶在幾分鐘內消失,但那些流下來的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鞏固,這種從短期記憶轉到長期記憶的轉化歷程叫做固化。

         只是長期記憶當然也不是百分百穩定,而是相對穩定。長期記憶透過海馬迴焊皮質之間的對話而形成,這是一種雙向的溝通。當海馬迴中斷和皮質的連接時,記憶就固定在皮質了,但這要經過很多年的時光。

         學習一旦停止,即開始遺忘,重複學習使得記憶維持較久。最有效的複習是在記憶曲線急速下降時,也就是即將大量遺忘的時候。不過不能連續重覆記憶,最好是有間隔時間的重覆,間歇性的複習可以將遺忘的速率降低,並延長其記憶的時間,逐漸將學習過程中的短期記憶轉換成為長期記憶。

        最後是要小心我們的記憶可能有誤,注意我們的大腦只能給我們真實世界的”大略”印象,因為它已經把新舊知識記憶都混在一起存了。如果要讓長期記憶更可靠,需要將新的資訊整合到舊的記憶中,並且間隔一段時間就要重複一次。

繼續閱讀 大腦當家 (下)

其他連結:
<康健雜誌>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高效學習6個祕密

作者:John Medina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 2009/01/09
ISBN
:9789573264156
http://brainrules.net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小編按個讚,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喔!:)

不錯過心理學的實用好文

美樂蒂愛學習

MeeType

Melody Liao